北京觀察專欄

雙節效應

中秋節到了,又到「雙節」日子,「雙節效應」開始發酵,好像除了山東濟南要審判薄熙來,有些刻意壓抑之外,其他地方「雙節效應」已經彌漫開來。

「雙節」的意思,就是兩個連在一起會放假的節日。中國叫上「雙節」的有三個,從年頭算起,是冬天的元旦和春節,春天的清明節和「五.一勞動節」,秋天的中秋節和「十.一國慶節」。

所謂「雙節效應」,大致上是這兩個節日連接到一起,產生的種種熱鬧,包括各種各樣的節慶活動、包括圍繞節日而來的種種話題炒作,還有商品市場的不同花樣,如中秋月餅之熱鬧,當然還有股市、樓市因之而出現的起落等等。

在今天的中國,「雙節效應」,當然最主要體現在人身上,即以億計的中國人,在節日期間出現的大流動。因為三對「雙節」之中,就必有一個有強烈的回家理由,而「雙節」相連,又必然有假期可拿就有出遊的可能。

而今年此時最大的「雙節效應」,就是所謂「假期功略」,也就是很多人都在盤算怎麼放假,怎麼回家探親或出遊。這是因為中秋和國慶假期間相隔不到十天,十九日中秋節前到十月一日國慶長假後有長達半月時間的節前節後,其間有節日放假,還有例行的周末假期,人們可據之可安排出所謂「假期功略」。

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假期功略」或「請假攻略」火爆,據各種「功略」可拼湊出長長的假期,所以「雙節效應」,由九月中開始,可火爆地持續到十月上旬。

「雙節效應」的正面效應,就是熱鬧、火爆,中國人多,熱鬧和火爆必定帶來負面效應,那就是混亂。今年此時的「雙節」之始,對亂的抱怨,已經「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