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觀影感言

爸爸今天你還愛我嗎?之一:親緣的距離 時間的定義

親緣的距離 時間的定義

電影《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同由是枝裕和導演及編劇,然其劇本近乎完美,無懈可擊。所有情節的起承轉合,均見合理布局、說明和陳述。其跟另一部作品《第八日的蟬》,從背向方式說著同一個問題。

但我認為,整部電影最有趣者乃其對時間之詮釋,我們以為時間是人生的關鍵,其實過程才是關鍵所在。首先,由福山雅治飾演的良多跟「假兒子」慶多相處六年,他一直相信六年光景是悠長歲月,因此不知如何面對突如其來調包的惡耗,畢竟六年已算是人生的段落。可是,是枝裕和按時序標示故事時間的當兒,也顯示著故事一月復一季地過去;故事發展近一年了,兩個調包家庭從相認到瞭解,亦經過了不同的階段。但同遭調包的齋木,卻對良多表示,自己跟「親兒」相處一年,但二人朝夕相處的時間,已是良多六年的總和,因為良多一直沒有用心了解自己的「兒子」,只是要求他在自己設定的框架下成長,成為自己的影子。最後,良多在人造森林遇到另一角色,他說明蟬之蛻變,過程需要十五年,良多聽後,馬上回應道:「那麼長。」到底六年、一年,還是十五年,才是悠長的意義,以時間作為衡量感情的深淺,又如何說起。蟬的故事,也教我想起另一日本改編電影《第八日的蟬》,故事講述一名女人因為一段情變,「撕擄」前男友的女兒,她最終被拘捕,但跟這個「女兒」相處的短促日子中,卻讓她深深地「感受到養育孩子的喜悅」。

良多和護士的際遇似在說明,當我們擁有幸福之際,便是我們害怕失去之時。幸福,到底又應該如何來定義。良多在建築新宿站時,要求多設親子公園,但其實他只在於形式地關愛親情,良多作為建築師,完全不明白萬丈高樓從地起的意義,過程才是人生的關鍵,並不是時間。正如良多埋怨護士弄至他的家庭支離破碎,但他不明白,家庭看似支離破碎,但幸福仍在他的手中,還看他是否懂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