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地帶生活文藝欄

【歷史有話兒】烏坦戰爭終結阿敏獨裁政權

在38年前的今天,即1979年4月11日,歷經5個月又12天的烏坦戰爭(烏干達與坦桑尼亞戰爭)在坎帕拉被攻下的一刻宣佈結束,推翻了長達約8年的烏干達總統伊迪·阿明的獨裁政權。

烏坦戰爭在烏干達國內稱為解放戰爭,戰爭源於1978年烏干達侵攻鄰國坦桑尼亞而爆發。起初,烏干達和坦桑尼亞兩國的關係非常良好,曾帶領烏干達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走向獨立的總統米爾頓·奧博特,與坦桑尼亞總統朱利葉斯·尼雷爾早於獨立運動時認識。直至1971年,奧博特的副手伊迪·阿敏趁他出訪新加坡時,發動軍事政變,自任總統,自此烏干達與坦桑尼亞關係愈發惡劣。

伊迪·阿敏(取自Getty Images)

在伊迪·阿敏的獨裁統治下,烏干達國內經濟衰落,宗教、反對派及異見人士遭到打壓、迫害,民不聊生。1978年10月30日,伊迪·阿明向坦桑尼亞宣戰,揮軍入侵聲稱原屬於烏干達的卡蓋拉區。由於坦桑尼亞沒有充分準備防範軍隊入侵,整個卡蓋拉區在短短幾日之內便淪陷。烏干達軍隊在佔領地區大肆破壞當地的基礎設施和工業設備,四處強姦婦女,又殺害了至少8,000名平民(約卡蓋拉區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阿敏政權下的受害者(網絡圖片)

首戰初捷的伊迪·阿敏竟公然侮辱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聲言自己是一個拳擊高手,「邀請」尼雷爾與他在拳壇上較量一番。若尼雷爾獲勝,他願意將佔領的土地全部歸還,又說因尼雷爾年老體弱,他願意在比拳時反綁一手、雙腿加鉛塊,以單手應戰。尼雷爾大怒,動員人民國防軍的所有力量,軍隊人數達10萬人,下令迅速展開反擊。12月,坦桑尼亞軍隊已全面收復失地並攻入烏干達境內。

阿敏向卡達菲介紹其麾下軍官,1973(網絡圖片)

1979年1月,坦桑尼亞軍隊擊潰烏干達軍隊進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在中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坦桑尼亞軍先向坎帕拉進行地毯式炮擊,再以步兵跟在坦克和裝甲車後推進。阿敏眼見戰線失利,便造謠說,中國軍人參加了坦尚尼亞軍隊的攻擊,更稱已有一名中國軍事顧問的屍體落在了烏干達軍隊的手中,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隨即反駁了阿明的謠言。

坦桑尼亞軍進逼烏干達首都(網絡圖片)

阿敏同時哀求伊斯蘭各國給予他「緊急援助」,以對付基督教徒尼雷爾的軍隊,但最終只有其盟友利比亞的領導人卡達菲出兵支援,更提供了T-55坦克、BTR步兵戰車等軍備。烏坦雙方展開坦克大戰,爆發盧卡雅戰役。因地形關係,利軍坦克不及坦軍而大敗,損失慘重。

1979年4月11日,坦桑尼亞軍攻佔坎帕拉,最終以被侵略方坦桑尼亞的徹底勝利告終。對於烏干達國民而言,長達8年的阿敏獨裁統治終於結束,人民終被解救。掀起的戰爭的阿敏,事後被迫流亡海外,帶着四個妻子、數名情婦、以及20多名子女逃亡到利比亞,及後移居到沙地阿拉伯度過餘生。較有趣的是,阿敏被推翻後,前任總統奧博特再次當選成為總統。不過,其後亦爆發流血衝突,奧博特再次被推翻,烏干達此段時間的政局動盪不穩。

一名坦桑尼亞士兵高舉槍支慶祝勝利(網絡圖片)

國際影響

烏坦戰爭雖只是東非兩國的戰爭,但其影響卻是國際性的。中國在整場戰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一直是坦桑尼亞的友好國家,中國向坦桑尼亞軍隊派遣軍事顧問,協助坦桑尼亞建坦克築鐵路,卬以烏干達與坦桑尼亞動起干戈,自然牽連到中國。而且,1971年的7、8月期間,阿敏刻意製造反華謠言,向中國政府進行攻擊,唯中國對此兩次駁斥。

其次,阿敏的恐佈獨裁統治,使國內死亡人數高達數十萬人,加上對烏干達亞裔居民等的打壓,直接導致與印度等國的關係惡化。

阿敏形象的漫畫(網絡圖片)

阿敏多次出現在不同的電影。其中,英國電影《最後的蘇格蘭王》(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是根據阿敏的真實暴政改編。戲中飾演阿敏的黑人男星Forest Whitaker更榮獲2006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最後的蘇格蘭王(網絡圖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