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傳學生看樹仁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學生採訪領悟新聞操守變成熟

時間洪流會把回憶撕成碎片,不斷前進的路途又會有誰紀錄時間,將「現在式」書寫成「過去式」?他們不卑不亢,在風雨中堅守信念,揮動筆桿描述鏡頭下的每一幕,為眾人道出真相。在「反修例運動」中,記者在鎂光燈下捕捉每個影像,正正撼動Herry內心,令他放棄幼兒教育的學位,轉投一條從未考量的道路。他憶述記者在採訪示威時受傷流血的情況,「儘管四周烽火瀰漫,鏡頭前朦朧一片,但仍然有不少記者謹守崗位與真相同一陣線,我希望能成為其中。」

「反修例」演變成政治風暴,暴風的時代激起Herry的鬥志。Herry說,憑著有夢去追的格言,在入讀樹仁大學的新聞課程前,大膽加入網上媒體《香港獨立媒體》成為實習記者,形容此舉為自己歷來最具行動力的一次,同時成為人生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轉捩點。 

反修例示威現場(受訪者提供圖片)

新手進化尋找不一樣故事

初入行由前輩親自傳授經驗,或許是記者首堂必修課。Herry表示自己的情況相反,被總編輯以「放養」形式外派採訪,讓他這張白紙獨自去闖。他記得採訪中聯辦遊行為首個工作,在緊張和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只能靠觀摩周邊記者的動作去採訪。他直言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寫出首篇新聞稿件,「稱不上失敗的一篇稿,只是編輯沒有出而已。他只叮囑我多留意新聞和有新聞價值的相。」

2019年的初夏,Herry不乏通宵採訪的經歷,見證多個衝突畫面,「現場每個細節都不能忽視,因為新聞點需自己尋找,不是每次都會有人送到嘴邊,電光火石中不存在僥倖。」採訪現場局勢瞬息萬變,Herry說已由以往只跟隨行家跑動,轉為自行在現場四圍探索,期望能夠發掘不一樣的故事。 

「假新聞」參悟記者操守之重要 

新聞稿件受大眾注目,某程度上是對記者的一種鼓勵,但Herry卻有另一番體會。他舉例,曾經撰寫有關「印尼爆眼記者」的後續報道,內容關於一名女性義務急救員聲稱曾經為眼部嚴重受傷的印尼女記者急救,並指印尼領事館準備控告香港警方。翌日,《立場新聞》向領事館查證,得知領事館並無該打算,自己才發現報道失實,「報道了假新聞,令我思考真相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尋真求是的重要性,錯誤使我更重視記者操守。」 

Herry說雖已離職,但回顧自己的採訪經歷,責任心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均有改善,笑言自己變得成熟,磨煉成為一個「Deadline Fighter」(趕「死線」的人),「一腳踢拍攝、採訪和寫稿,捱了一整年,被現實逼住成長。準時交稿是必然,現在我的心想晚些交,但生理卻自動自覺做事,有些東西早已成習慣。」

為現實思考前路無悔青春 

記者被視為「全能職人」,Herry亦有同感。他認為記者的工作量與收入不成正比,又需要在行業打滾多年才有晉升機會,「男士需要成家立室,經濟能力便是其中一個大因素,雖然有夢想,但仍然要擔起將來。」他坦言熱愛記者工作,但基於現實的考慮,仍然需要思考未來的動向,例如應否轉投公關行業。但他笑言,現時只想在學生階段無負擔地享受當一名記者,無悔青春。 

採訪團隊:蘇慧欣、馮芷瑩、李泳昕、李榮輝

(封面圖:蘇慧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