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蜂鳥編輯推介

回流手作人:台灣旅遊和生活是兩回事

背山面海、林壑深秀的花蓮,曾經令一位香港手作人毅然放下原有工作,投身台灣追尋文創夢。惟經歷一年多的創作生涯,卻發現追夢並不受制於空間,全因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不完美。

撰文、攝影、剪接:盧巧霖

想做就做  一次旅遊毅然移居台灣

決定移居台灣前,蔡小櫻 (Cammi) 在一間皮革工場負責市場企劃,後來因為到花蓮旅遊,令她萌生移居發展文創事業的想法,「當時其實沒想太多,就因為這裏感覺舒服,想試試在這裏定居,就決定來了。」

台港文創空間不足 港創作者何去何從

台灣人生活節奏比香港人悠閒,Cammi起初也樂在其中,但漸漸察覺台灣的文創環境並不比香港優越。「台灣的文創空間很多都是『台灣優先』,其實外來人並沒有太大的空間發展。」她認為不少聞名於外的台灣文創品牌,雖然外地分店都有積極吸納人才,但當回到台灣,這些品牌都以台灣創作人為先。如果外來的手作人希望在台灣的商店開設專櫃,甚至需要與當地手作人合夥才能成事。

相較台灣,香港的文創空間正面對另一種窘困。香港以金融及國際經濟為主要發展方向,連文創空間都以商業考量為先,久而久之,本地文創空間傾向開放予非本土的創作者,本地創作人就難以得到足夠支持。Cammi指「當香港又不太能夠容納到你,到了台灣又好像沒有什麼發展空間時,你會開始對前路迷惘。」

經過一年多的台灣獨處經歷,Cammi最終決定回流香港發展,「其實香港人並不太貪圖安逸。」台灣的經歷令她了解到各地的文創空間各有其弊,反而若果自己堅持拼搏,力爭上游的心態永存不滅,才能捱出一片天。

回流香港 火炭工廠區開鋪

去年九月,Cammi重投香港文創界,希望開設一間屬於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她屢歷轉折後,選擇默默留在遠離煩囂的火炭工廠區追夢。其實到台灣之前,她第一間店鋪坐落銅鑼灣,後來覺得該區太侷促,鋪位太淺窄而放棄續租。「當你明瞭自己不喜歡那個環境,就算回來了,也一樣會盡量避免到那裏開店。」最後她選擇建鋪於火炭,也是源於青年時的一種「文創店情誼結」。

早在2015年之前,火炭的小店店主及創作人都會合作繪畫該區的「文創店地圖」以便中學生遊覽,但其後信和集團進駐火炭一帶發展商貿,主辦人已經解散有關計劃。Cammi卻依然鍾愛火炭獨有的文創氣息,明知火炭選址偏遠或會流失原有的街客人流,但也堅持開鋪,再配合網上售貨維持生意,「這樣我反而擁有更多工作和思考的空間。」

無「家鄉庇佑」 港人比台灣人習慣自食其力

蔡小櫻指,台港兩地的家庭背景最大分別,在於台灣人有「根」的概念,但港人卻沒有。「他們(台灣人)會覺得即使事業不如意,也可以回『鄉下』過活,但香港人大多不能,所以會力爭上游。」她認為兩者各有利弊,但香港人擁有刻苦耐勞的拼搏精神,始終是其他地方的人無法取代的。


【城市蜂鳥】蜂鳥可能是世上體型最小,唯一可向後飛,跟蜜蜂一同棲息的鳥類:象徵香港有一班默默耕耘、毫不起眼,但堅持擁抱另類生活態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