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章

五味雜陳,港漂生活中的形形色色

【生活文藝】還沒來香港讀書之前,早就聽說香港這塊地生活情態的種種,香港憑藉她自己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或者說是一個文化集散地,一直以來在社會輿論方面佔據著首當其衝的位置,來到香港之後,從各方面的消息和人物故事才知,香港有許許多多的味道,猶如一排調味料,酸甜苦辣鹹,樣樣俱備。

「港五味之酸:雙城之中的敏感神經」

這是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日誌,主人公七年前隻身一人來到香港,七年前在浸會讀新傳,七年前也算是港校招收內地高考生的初期。她剛來香港是這樣描述的,「非常害怕在圖書館忘記關手機」、「地鐵裡完全不敢吃東西,連手都是強制控制住的」、「去sasa買東西不敢講普通話,怕售貨員自然而然的歧視」原因就是不希望給自己所代表的內地生群體丟臉。

的確,兩年前《蘋果日報》刊登了一則引起社會輿論的「蝗蟲廣告」,六個字「香港人,忍夠了」的矛頭直指向雙非孕婦無限量入港的問題,觸動了雙方的敏感神經,新聞媒體又將事情炒大炒熱,導致新的群體出現:大陸人。

我不想為任何一方辯護,作為同樣是內地來讀書的我,同樣是在外盡量講我蹩腳的廣東話,這樣的感覺是微妙的,不過作為新傳生自然廣東話是必需的能力。

而這樣的群體便被放上了輿論講台,所以近幾年新聞媒體講這方面矛盾的不在少數。其實,有些事要分開對待,我們當然也不會喜歡那種故意挑釁素質低下的群體,但無緣無故給我們施加特殊的眼光就不是我們的錯。一次坐地鐵跟朋友在討論作業的事情,旁邊經過一位老人用粵語說:「大陸生少講野」,然後快速走出了地鐵門。

話題雖是敏感,但這種文化與思想的衝擊是一直存在的,四個字「管好自己」我想是最好的回答。

「港五味之甜:港漂也有愛情故事」

也是在網上看的真實故事,五年前男生以優異成績考入港大,女生從內地以交換生認識了男生,兩人不久陷入熱戀,女生交換生項目結束,雙方異地戀接近三年。男方父母覺得女方配不上男生,一直未能同意。女方也因為在港無法找到工作而即將遣送回內地,雙方陷入焦急狀態,最後男方讀碩士,賺錢在香港買房子,在未告知家人的情況下,與女方在香港拿了結婚證,連婚禮都沒舉辦。「那些日子真是難以決定的,或許一個不小心就失去了她」他後來講到。

所以,香港以她自己特殊的身分為許許多多來港就讀的學生加以限制,但往往在這些限制之中就能迸發出浪漫的火花。

「港五味之苦:另一樣的青春奮鬥年華」

有一些我認識的內地生,在港大、科大、中大就讀,從他們的聊天便可知道,基本上學日是需要在圖書館通宵看書,而這樣的情景在內地少以看到。「一節課一個小時就要講完80頁的英文理論書」他們向我說到,而換來的自然是他們更專業的知識和更符合學術的素養,也為以後工作鋪上了基礎道路。所以許多人跟我談到,來港讀書是為了希望能比在內地的同學更努力,而這樣也許才是需要的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港五味之辣:難以承擔的家庭責任」

朋友的朋友,理工讀一年級,從內地來。家庭為了支持他讀書的學費,將本來當作炒房的另一套房售賣(他家裡擁有兩套房),為了在港的學費,父母放棄了自己的金融計劃,我想,他心裡應該猶如吃了大辣一樣,艱難但必須咽下去,認識到港漂的費用高昂與家庭的支持,心裡自然不好受,但也必須承擔下去,來自父母的希望,亦是一種壓力或者動力。

「港五味之鹹:因為香港而流的眼淚」

有多少內地學生為了能來港就讀投入精力高考,準備其他內地高校不需要的面試,當被錄取的一刻,亦會有鹹鹹的淚水,但付出的辛苦和收穫一定是甜蜜的。許多港漂有講到,父母送自己進機場是他們最容易流淚的時刻。告別了父母的我們,唯一能寫在臉上的只是兩個字:堅強。甚至也有被錄取實習工作、project通過、GPA拿高分、自己一學期努力未白費的港漂生們的點點淚光。

總之,港漂生活擁有它自己的多樣性,正如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在這麼一個時代用年歲發揮自己的青春,或許是港漂生們另一個標籤。在這樣的生活中,哪怕是天大的困難大概都能自我解決,只為了未來更好生活。

所以即便是一年級的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去思考未來的問題,也一定要期待,未來的生活是如何,酸甜苦辣鹹,五味具備,我想是最完整的,也是最有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