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鍾溥敏
【文字版】
特首梁振英昨日宣布,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一簽多行,改為簽發一周一行,打擊走水貨活動。梁振英表示,港府去年六月一早已向中央提出建議,但是中央要近一年後才決定落實新政策。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透露,中央去年已拍板將政策調整為「一簽若干行」,但深圳有極大抗拒所以才拖延至今。
實質成效未知,但政府的回應有助降低港人反內地的情緒,緩和緊張關係,反水貨客又可以消消氣。其實新措施滯後差不多一年到今日先實行,已經欠缺及時影響力,而且適逢內地人到港現退潮的時間實施,零售業的股價立即下跌。如果可以早點處理問題就可避免光復示威行動,傷害兩地市民感情,又有可能影響政府最緊張的旅遊業。
新措施令內地水貨客成本增加,有助抑止一下水貨活動,但早前提及大部分水貨客都是香港人,這次新措施令水貨集團順勢轉為聘用港人,事實上,網上亦開始有招攬廣告,600元一日請港人走水貨。另外,亦有人以團隊商務簽證過關,變相繞過一周一行限制。特首話會繼續監察,並有跨部門小組處理打擊水貨活動,例如檢查水貨倉有否違反土地用途條例等。決定了就及早行動,免得大家又要多等一年。
撰文:鍾溥敏
雖然「一周一行」只能打擊內地水貨客,港人照樣可以「走水貨」,但總算是踏出第一步,緩和了內地水貨客問題,亦降低了港人反內地情緒,但無奈的是,這邊廂港人鬆了一口氣,那邊廂卻惹來內地人的激烈反響,中港矛盾始終沒得以紓緩,看來中央及港府亦需積極再想辦法,如何才能於中港問題中取得平衡。
一周一行雖能減少部分水貨客,但同時都趕走了不少內地遊客,他們可能並不是因為無法簽證而不來港,而是鄙視香港這種對待遊客的態度,我擔心中港之間的矛盾會趕走了很多有素質的旅客,反而迎來了不少對港人態度毫不在乎的低素質旅客。另外,有不少水貨客是香港居民,希望政府都能想法子打擊這些水貨客。
的確,一周一行有利有弊,利自然是減少了內地水貨客,但弊是減少了內地遊客,更弊的是本地水貨客依然存在,事件不但沒有解決,更加深中港矛盾。政府應思考如何改善兩地關係,而不是再推行這些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