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活動室,傳來糖塊碰撞的聲音,糖畫師高曉明(下稱K)正忙著溫火化糖,分享傳統民間工藝冷知識,他的熱情感染了身邊一班小孩。嗅到香味的小學生紛紛起哄,因為有別於傳統的糖畫老師傅,K手中勺子勾勒的,不是十二生肖或龍鳳圖案,而是小孩最愛的卡通人物。
K在工作時走遍不同場合,廣受小朋友歡迎:「一般成人比較吝嗇讚美,即使心裡認同也不會說,但小朋友真的會叫出來。」雖然喜歡和小孩互動,但K不鼓勵小學生拜師學藝,畢竟時代不同,K認為現時的小孩已毋須年紀輕輕學習技藝維生,而且K強調拜師不是暑期活動或興趣班:「這不是一件玩意,應該是專業來的。」

努力保育 革新糖畫
與眾不同的K,為滿足家人期許曾試過入讀大學,但掙扎了數月,K確認自己不適合,退學,在機緣巧合下開始拜師之路。 為了保育傳統工藝,K會定時把作品和技術以拍照或攝錄短片的方式紀錄下來。與其急著傳承,K計劃先改良糖畫,令這門手藝更現代化,因為時至今日,糖畫與其他傳統工藝一樣,只會在過年過節時為出現而出現,只是宣傳噱頭,缺乏存在價值。

總有別時 樂觀面對
雖然曾鑽研金屬線創作與鎖匙雕刻等小手作,K最後因市場泛濫而開展糖畫事業,但他仍然無法預計能否一直靠這工藝維生。K常安慰母親,如果他有一天無法生活,自然會轉行業,正如古老手藝慢慢失傳是自然而然的事,人們只能盡量做好保育,如果有一天,工藝與社會過分脫節,不能繼續生存,就應讓她慢慢消逝,無法強求。對於相伴近十年的糖畫藝術,K覺得,若這工藝有日消逝,他還是可以正面面對的:「有好多事物消失了,我們不知道,正如有很多新事物在不斷出現,不用太介懷。」

兩小時後,活動室不復肅靜,小朋友興奮地拿著心愛的人物、動物畫像,細嚐這亦糖亦畫的工藝品,在輕鬆的氣氛下與年輕糖畫師傅聊天,見識以糖代墨的繪畫工藝,學習評分制以外的思維方式。此段時光烙印在小學生的心裡,閃閃發光。

| 介紹番 ‧ 糖畫先生 Mr Candy Art|
由香港糖畫師高曉明K Ko於2008年創立。K Ko於十年前遠赴河南與湖北,拜訪名師,學習傳統糖畫工藝,再於2017年初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天門糖塑」傳承人—羅照英先生門下,成為其關門弟子,擅長以糖代墨即席為客人題字畫畫,製作「能吃的藝術品」。糖畫先生一直致力發揚中華傳統糖藝,其作品和創業的故事先後獲TVB、明報、蘋果日報及香港電台等多家媒體報道。品牌主要業務:為政商機構提供到會表演以及於節慶、宴會為賓客即席製作手工糖果。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rcandyar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rcandyart
糖畫在街上已漸漸失去蹤影,只能在一些特別市集或活動才能看到,如年宵、北京的旅遊地區等。高曉明能把糖畫結合現在的卡通,融入現代感,等能吸引小孩等人眼球,希望能傳承這個傳統。
在我們的腦海裏,糖畫是很多人兒時抹不去的美好記憶。但如今,糖畫並不多見,只能在過年的集市上有機會見到,它正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糖畫先生不僅做到了傳承,還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令糖畫另有一番風味。
糖畫在大時大節才出現,片中糖畫先生所說的「我們未必會覺得糖畫師父所做的糖畫很美,而是大家都覺得他是需要在這裏。」我十分認同這句話。讓我們學識欣賞糖畫,令這個手藝不會失傳和被重視。
現在的文化快餐化,碎片化,快速化,對人要求低,這是以前沒有的。經歷過這些快餐文化後,被滿足,被洗禮,再去靜心去關注或者傳播傳統文化,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