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2018年2月16日
大年初一,踏入狗年。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首份「行政長官新年賀辭」:「狗忠誠又善解人意,一向是我們的好朋友,警隊內的警犬更是警察的好拍檔,牠們盡忠職守,協助警察維持治安,讓大家可以安居樂業。」
賀年短片長一分鐘,林鄭月娥偕丈夫林兆波在禮賓府「祝大家萬事如意、身體健康、新年進步!」
狗年伊始,拭目以待香港有否新氣象。然而每日吸收新聞資訊肯定是指定動作,掌握時事脈搏,其中一個渠道當然是閱報。

狗年前夕,《文匯報》的頭版在網上引起一陣哄動。
踏入年初一,不僅《文匯報》,連同《大公報》、《星島日報》、《明報》等報刊均暫時收爐。
晨早走在便利店,只能發現兩大報紙有售:


至於《信報》則有「長假期版」!
信報 (2018.2.15 年三十) 「長假期版」報紙預先照顧讀者「五天新聞資訊」?
有報刊表明「農曆新年初一及初二停刊,初三復刊」,即代表「年三十」和「初一」就沒有新聞需要印在紙上通報讀者? 「以前一向係咁」又是否代表「做法要一成不變、無調整空間」?
雖然有關報刊有指,停刊其間「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仍會送上最新消息」,但一年365日不停出版,可能是某種「堅持態度」。
有時、有些堅持,終歸贏得大眾掌聲。
(網上圖片) 《新傳網》恭祝大家新一年「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
早在公元一世紀,中國人就用十二生肖來紀年。這種方法流傳至今,持久使用,是中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亦是炎黃子孫智慧的象徵和華夏文化的彰顯。我們要維護這些文化遺產,讓其得以傳承下去。
明白新年期間每名員工都期望可以多陪伴親友,有一個開心的假期。但是,正如筆者所言,難道信報有預知能力,可為讀者提供長達五天的新聞資訊?傳媒有責任經常為讀者更新資訊,故長達「五天新聞資訊」在傳媒的角色是不能接受的。不僅傳媒,職業如醫生、司機及飲食等也需要在新年期間繼續為市民服務。因此,新年並不是傳媒休息的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