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地帶生活文藝欄

【歷史有話兒】國際不再恐同日

27年前的今天,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疾病列表中剔除,後來每年的5月17日被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對LGBTI社群而言,這是個極為重要的世界性紀念日。

自1990年WHO不再將同性戀視為精神疾病後,部分國家開始正視同性戀的存在,不少學者、同性戀者等均為性小眾發聲。2005年,法國奧爾良大學教授、社會活動家路易斯—佐治‧丁(Louis-Georges Tin)提倡設立「國際不再恐同日」(IDAHO),並於法國創立了「國際不再恐同日委員會」。委員會的目的在於發展該紀念日的道德權威和多樣性,以及支持相關團體的紀念活動。

根據2014年來自1,280個相關組織的報告,全球共有超過130個國家會在這一天慶祝,而香港於第一屆(2005年)國際不再恐同日活動已參與其中。隨著對性小眾平權的訴求和爭取,部分國家已在法例上保障同性戀的權利,如荷蘭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足見平權運動漸收成效。

值得思考的是,亞洲地區的平權運動仍受到不少阻礙。台灣被認為將會是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然而,各方在法案上仍爭論未決。在香港,部分性小眾人士仍處於邊緣,平權之路道阻且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