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欄專訪拾軼談無人地帶 【拾軼談】看不見的校園欺凌 February 8, 201899091 你有沒想過,其實有多少學童是活在欺凌的陰霾之下? Related Related tags : 拾軼談校園欺凌 北韓建軍節舉辦大型閱兵 Previous Post 平昌冬奧揭幕 金與正抵南韓 Next Post Comments (9) 165024 April 19, 2018 at 13:26 不少學童都活在欺凌的陰霾之下,欺凌嚴重影響每一個孩子的身心靈成長,希望學校、家人、政府多方面教導,讓孩子在學校杜絕被欺凌或欺凌他人。 Reply 165089 May 1, 2018 at 16:56 欺凌行為當中有不少「惡性循環」— 由被欺凌者身份轉至欺凌者身份,大部分都是因無法消除被欺凌心理陰影所致。加上香港學童欺凌問題越發嚴重,是時候要正視並撤底解決問題。我認為更改學校教育指引和宣傳,教育面對欺凌問題時應採取的正面應對措施和方法,並加大打擊欺凌問題力度,這樣才有助長期解決香港學童欺凌問題。 Reply 165113 May 3, 2018 at 15:23 欺凌行為在香港有上升趨勢,優質教育基金學生支援網絡計劃的調查更發現有超過一成中小學生在一個月內曾受到網絡欺凌。阻止欺凌行為需要家長、學校及政府三者合作,如政府可推出教育計劃讓學生認識欺凌行為,加強學生同理心; 學校可舉許分享講座,由被欺凌者分享經歷 ,及提供輔導計劃輔導欺凌者及被欺凌者; 而家長亦能留意子女的狀況。 Reply 165136 May 8, 2018 at 11:46 其實欺凌完全是人與人相處之間嘅事,學校的首要工作是生命教育,矯正思維,教學生如何和不喜歡 的人相處,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學童欺凌問題,而非訓練老師處理欺凌,或者開設欺凌中心。 Reply 165105 May 12, 2018 at 04:57 香港對欺凌的教育不足,不少被欺凌人士不懂得反抗和尋求幫助,導致身心受創。政府應該倣效禁煙、禁毒的宣傳措施,向學生教導欺凌的可惡。 Reply FONG YEE TING May 12, 2018 at 18:58 欺凌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成長,當中更有不少被欺凌者於日後成為欺凌者。單靠對學生的管制是不足夠的,還要從欺凌者及被欺凌者的角度出發,了解雙方的心理,作合適的教育。 Reply 165157 May 25, 2018 at 06:34 學生受到校園欺凌不只是當下受到傷害,更會嚴重影響受害學生的心靈健康。不只是使受害學生可能於日後成為欺凌者,更多是直接破壞了受害學生的心靈與自尊。在不能逃避或隱藏之下,校園欺凌在同學間是「明的」,大多數同學都心知肚明誰受到欺凌,但欺凌事件卻被校方放在是「暗處」,視若無睹,只求盡快解決,而且往往要求受害學生承擔後果,例如要受害學生「遠離」欺凌者,對受害學生無幫助反而增加其壓力。 Reply 165110 May 26, 2018 at 22:22 校園欺凌想必是每個學生在校園之中都曾經接觸過,即使自身不是受害者以及加害者,都有機會成為旁觀者。其實近年,網上流行的校園秘密平台中,都可以算上是校園欺凌,在平台上不斷發佈同學的醜聞,令校內學生每天擔驚受怕。或許每個人都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多為別人着想,生活會和諧一點。 Reply 165168 May 26, 2018 at 22:57 很多人認為,只有打架才是欺凌,但片中說得很好,打架只是欺凌的一種,這只是最低程度的欺凌,因為身體受傷,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但心理受傷,治療的時間可能要好幾年。 其實很多人都受過欺凌,回想起來,我小時候也試過杯葛某某某,只是那時間年紀少,不知道這也是欺凌的一種,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很想對當時的人說聲對不起。但這個經歷令我懷疑,現在的小孩子真的懂甚麼是欺凌嗎?年少時總是輕狂,容易口出狂言,傷害他人而不自知。而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又很少,會不會有很多欺凌者不知道自己正在傷害他人? 我傷信大部分小朋友都是單純的,總是闖了禍在知道事件的嚴重性。只是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補救,很多愛欺凌的人最後都失去了性命。如果從教育著手,是不是可以減少這些情況? Reply Comment here Cancel replyName * Email * Website 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Comment * Δ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不少學童都活在欺凌的陰霾之下,欺凌嚴重影響每一個孩子的身心靈成長,希望學校、家人、政府多方面教導,讓孩子在學校杜絕被欺凌或欺凌他人。
欺凌行為當中有不少「惡性循環」— 由被欺凌者身份轉至欺凌者身份,大部分都是因無法消除被欺凌心理陰影所致。加上香港學童欺凌問題越發嚴重,是時候要正視並撤底解決問題。我認為更改學校教育指引和宣傳,教育面對欺凌問題時應採取的正面應對措施和方法,並加大打擊欺凌問題力度,這樣才有助長期解決香港學童欺凌問題。
欺凌行為在香港有上升趨勢,優質教育基金學生支援網絡計劃的調查更發現有超過一成中小學生在一個月內曾受到網絡欺凌。阻止欺凌行為需要家長、學校及政府三者合作,如政府可推出教育計劃讓學生認識欺凌行為,加強學生同理心; 學校可舉許分享講座,由被欺凌者分享經歷 ,及提供輔導計劃輔導欺凌者及被欺凌者; 而家長亦能留意子女的狀況。
其實欺凌完全是人與人相處之間嘅事,學校的首要工作是生命教育,矯正思維,教學生如何和不喜歡 的人相處,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學童欺凌問題,而非訓練老師處理欺凌,或者開設欺凌中心。
香港對欺凌的教育不足,不少被欺凌人士不懂得反抗和尋求幫助,導致身心受創。政府應該倣效禁煙、禁毒的宣傳措施,向學生教導欺凌的可惡。
欺凌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成長,當中更有不少被欺凌者於日後成為欺凌者。單靠對學生的管制是不足夠的,還要從欺凌者及被欺凌者的角度出發,了解雙方的心理,作合適的教育。
學生受到校園欺凌不只是當下受到傷害,更會嚴重影響受害學生的心靈健康。不只是使受害學生可能於日後成為欺凌者,更多是直接破壞了受害學生的心靈與自尊。在不能逃避或隱藏之下,校園欺凌在同學間是「明的」,大多數同學都心知肚明誰受到欺凌,但欺凌事件卻被校方放在是「暗處」,視若無睹,只求盡快解決,而且往往要求受害學生承擔後果,例如要受害學生「遠離」欺凌者,對受害學生無幫助反而增加其壓力。
校園欺凌想必是每個學生在校園之中都曾經接觸過,即使自身不是受害者以及加害者,都有機會成為旁觀者。其實近年,網上流行的校園秘密平台中,都可以算上是校園欺凌,在平台上不斷發佈同學的醜聞,令校內學生每天擔驚受怕。或許每個人都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多為別人着想,生活會和諧一點。
很多人認為,只有打架才是欺凌,但片中說得很好,打架只是欺凌的一種,這只是最低程度的欺凌,因為身體受傷,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但心理受傷,治療的時間可能要好幾年。
其實很多人都受過欺凌,回想起來,我小時候也試過杯葛某某某,只是那時間年紀少,不知道這也是欺凌的一種,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很想對當時的人說聲對不起。但這個經歷令我懷疑,現在的小孩子真的懂甚麼是欺凌嗎?年少時總是輕狂,容易口出狂言,傷害他人而不自知。而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又很少,會不會有很多欺凌者不知道自己正在傷害他人?
我傷信大部分小朋友都是單純的,總是闖了禍在知道事件的嚴重性。只是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補救,很多愛欺凌的人最後都失去了性命。如果從教育著手,是不是可以減少這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