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欄拾軼談無人地帶 【拾軼談】為誰伸張正義的網絡公審 March 8, 201889932 當社會出現爭議之事,部分網民遂以正義之名, 在社交媒體批評當事人,造成「公審」風潮。但所謂的「公審」是否真的正義?「正義」又是為誰伸張? Related Related tags : 拾軼談無人地帶 中國商務部就美對部分進口產品徵高關稅提磋商 Previous Post 英國沙地建貿易夥伴關係 Next Post Comments (8) Yu March 28, 2018 at 22:17 言語本身就是一種工具,猶如美國的槍械,善用就是有利社會,濫用就傷害社會。沒有人可以界定用甚麼言語才是正確,但每個人都應該有感受言語的能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Reply CHUI YING May 1, 2018 at 18:20 網路帶來更自由的言論、更民主的話語權、更有效的權力監察。但如同網路本身一樣,「網路公審」亦是一柄雙刃劍。隱匿在屏幕背後的「鍵盤戰士」近乎零成本地執行「鄉民正義」,一旦褪去虛擬的網路身份,每一位鄉民都只是普通公民。 Reply 165089 May 1, 2018 at 18:32 網上發言難監管,當然正面討論是十分鼓勵,然而獲得言論自由的同時,部分網民以不同形式發動網上公審,帶動負面討論氣氛之餘亦令當事人的受心理壓力。因此在擁有言論自由的同時,市民亦要自我監管理性討論,才能善用香港具備言論自由的正面特質。 Reply 165136 May 8, 2018 at 11:28 網上言論問題應避免立法管制,盡可能靠網民自律來解決,以免影響言論自由。而且,自律比法律往往更有效,因為法律不能令人進步,但個人自律不僅能免除刑罰,還能形成良好風氣。 Reply 165098 May 9, 2018 at 23:19 在現今社會,公開審判轉移到了網路上去,網絡使用者都成為了正義之仕,站在道德高地審訊他人。但是,網絡公審到底算是正義還是欺凌呢?這有時難分對與錯。很多時候,受到網絡公審的事主經常得到過份的懲罰,甚至連累到其家人及朋友。這顯然不是彰顯公義,也與公審的原意完全地背道而馳。 Reply 165095 HO, CHOI SZE KELLY May 10, 2018 at 15:19 在網上討論區上留言,可令人發洩情緒,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因此會有許多網民在網上討論區發表不同言論。然而,網上世界卻容易出現非黑即白的情況,而網絡公審的現象亦漸漸出現,令到不少受到網絡公審的事主都會出現心理壓力。 Reply 165110 May 26, 2018 at 22:31 近年,越來越多人主張網絡公審,一有不快事件,甚至完全未經查核,就放上網上讓網民一同討論。引來的爭議、批評、抨擊,令受害者受到嚴重傷害。語言本來就是人類的武器,能夠致命地作出攻擊,在網上公審更是不理會別人感受。即使希望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是別人的錯誤,每個人都沒有權利隨便傷害別人。 Reply 185077 CHOY, LAI HANG VINCENT November 15, 2019 at 21:58 在網站上發佈影片或起底是不能杜絕,這些行為全和個人修養有關。在網上雖然是匿名,但留言前,不妨從其他人角度出發,多思考,再行動。畢竟網上消息並非全部屬實,不能盡信,不應妄下決定,為他人帶來永久性傷害。 Reply Comment here Cancel replyName * Email * Website 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Comment * Δ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言語本身就是一種工具,猶如美國的槍械,善用就是有利社會,濫用就傷害社會。沒有人可以界定用甚麼言語才是正確,但每個人都應該有感受言語的能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網路帶來更自由的言論、更民主的話語權、更有效的權力監察。但如同網路本身一樣,「網路公審」亦是一柄雙刃劍。隱匿在屏幕背後的「鍵盤戰士」近乎零成本地執行「鄉民正義」,一旦褪去虛擬的網路身份,每一位鄉民都只是普通公民。
網上發言難監管,當然正面討論是十分鼓勵,然而獲得言論自由的同時,部分網民以不同形式發動網上公審,帶動負面討論氣氛之餘亦令當事人的受心理壓力。因此在擁有言論自由的同時,市民亦要自我監管理性討論,才能善用香港具備言論自由的正面特質。
網上言論問題應避免立法管制,盡可能靠網民自律來解決,以免影響言論自由。而且,自律比法律往往更有效,因為法律不能令人進步,但個人自律不僅能免除刑罰,還能形成良好風氣。
在現今社會,公開審判轉移到了網路上去,網絡使用者都成為了正義之仕,站在道德高地審訊他人。但是,網絡公審到底算是正義還是欺凌呢?這有時難分對與錯。很多時候,受到網絡公審的事主經常得到過份的懲罰,甚至連累到其家人及朋友。這顯然不是彰顯公義,也與公審的原意完全地背道而馳。
在網上討論區上留言,可令人發洩情緒,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因此會有許多網民在網上討論區發表不同言論。然而,網上世界卻容易出現非黑即白的情況,而網絡公審的現象亦漸漸出現,令到不少受到網絡公審的事主都會出現心理壓力。
近年,越來越多人主張網絡公審,一有不快事件,甚至完全未經查核,就放上網上讓網民一同討論。引來的爭議、批評、抨擊,令受害者受到嚴重傷害。語言本來就是人類的武器,能夠致命地作出攻擊,在網上公審更是不理會別人感受。即使希望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是別人的錯誤,每個人都沒有權利隨便傷害別人。
在網站上發佈影片或起底是不能杜絕,這些行為全和個人修養有關。在網上雖然是匿名,但留言前,不妨從其他人角度出發,多思考,再行動。畢竟網上消息並非全部屬實,不能盡信,不應妄下決定,為他人帶來永久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