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集編輯推介

【勵德邨】香港建築物好醜樣?

有逾40年歷史的大坑勵德邨,1976年落成,大廈採用圓筒形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特別的建築,命名背後亦有一份意義:房協用以表揚「公屋之父」鄔勵德的貢獻。

該問的是:「貢獻了甚麼?」


講歷史:

1951年,房協成立並籌備全港首個出租屋邨,時任工務司署總建築師鄔勵德 (Michael Wright) 建議基層市民應有「獨立廚廁」單位。此後,公屋設計有了新方向,鄔勵德亦被譽為「公屋之父」。

1952年,深水埗首個出租屋邨「上李屋」落成,設計按照鄔勵德建議。起初只有「A至D座」大單位有「獨立廚廁」;時至1958年,興建E座時,每個單位皆有「獨立廚廁」。

九十年代:「上李屋」拆卸。

2018年1月26日 鄔勵德在倫敦離世,享年105歲。


《信報》(2018年1月31日) 「獨眼香江」欄目提到,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最先傳出有關消息,並由鄔勵德女兒確認。

欄目指鄔勵德對本港基層房屋的貢獻,不僅在於設計。

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大約8萬人失去家園,政府需要快速興建徙置大廈安置居民。

時任工務司署總建築師鄔勵德建議在大廈天台設立課室、地面設商舖,單位牆身則預留位置方便日後打通,基層市民生活得以改善。

文章又指鄔勵德喜愛香港,又視自己為香港人,曾說過「We are a Hong Kong family。」退休後則返回英國生活。

2005年,鄔勵德重遊香港,留下一句評語「好多香港建築物都好醜樣。」

「城市日記」策展人黎穎詩,2015年赴英訪問鄔勵德,攝製紀錄片《勵德年記》,指鄔對花巧建築無好感,只鍾情平實設計。

放眼當下,對比香港新舊公屋的設計,又經歷喉管駁位、鉛水等問題,不妨反思社會發展方向發生了甚麼事?

只知道,走訪勵德邨之後,對三幢樓「潔樓」、「全樓」、「榮樓」,又有了一種新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