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欄編輯推介

【一戰終結百年】一戰延續 希特拉從政之路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由德國發起的同盟國與多國組成的協約陣線開戰,戰火蔓延至全球。最終,隨著德國投降、戰敗國簽訂《凡爾賽和約》,歷時四年的戰爭終在1918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

百年過去,昔日的歷史教訓仍警示後世。然而,現今社會資訊泛濫,年輕的一代已經對一戰甚少認識。每年11月,當大多數人都只聯想到源於內地的「光棍節」及其衍生而來的網購「爆買日」,卻忘卻了這場百年前的世界大戰是如何改寫歷史,甚至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種子,造就了納粹狂人希特拉的崛起。

生於戰亂

1889年,希特拉出生在奧匈帝國的奧地利區。年少的他,沉醉於書籍、音樂和藝術,並懷有一個畫家夢。父母雙亡後,希特拉搬到維也再次納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但都因「不適合繪畫」為由被拒。最後,希特拉流浪街頭,靠賣畫為生,因此萌生從政的念頭,其時歐陸版圖已出現德奧與法俄兩個敵對陣營,大戰一觸即發。

 

1914年6月28日,一名塞爾維亞青年在塞爾維亞國慶日,暗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出兵塞爾維亞,敲響了戰爭的警鐘。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歐洲大陸為主要戰場,戰線分為東線、西線、南線,其中以西線最為慘烈。(筆者推薦讀者們讀德國作家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書中赤裸裸地刻劃了戰火對戰場上士兵的摧殘。)

1914年8月3日,希特拉自願加入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擔任傳令兵,並先後參與了西線戰況慘烈的索姆河戰役和阿拉斯戰役等會戰。在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中,希特拉曾被砲彈碎片擊中而撤離,遊走死亡邊緣。他更曾在戰壕遭受芥子毒氣的傷害,險些失明。希特拉在多場戰役的勇敢表現,獲得「一等鐵十字勳章」和「二等鐵十字勳章」的稀有殊榮。

從政之路

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宣告解體,並與協約國簽訂停火協議。當時的德國因戰爭導致經濟低迷,國內亦存在革命的聲音。德意志帝國威廉二世的政權岌岌可危,隨著德軍的最後攻勢宣告失敗,一連串的德國革命事件在國內爆發。最終,威廉二世政權被推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艾伯特成為了德國新任總理,亦即是後來威瑪共和國的首任總統。

11月11日,德國代表與協約國代表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簽署停戰協議,正式終結損失了德國十分之一人口的戰爭。苛刻的停戰協議條件嚴重打擊了德國經濟,更大大傷害了德國人民的自尊心,促成了納粹黨在當時威瑪共和國迅速崛起。《凡爾塞條約》的巨額賠款亦成為威瑪共和國的嚴重負擔,使威瑪共和國的社會動盪不安。

 

戰後德國在動盪不安的政局下,萌生各種思想和新政黨。1919年間,德國的左右派力量相互爭權,發動起義,更後出現「赤色恐怖」和「白色恐怖」時期。希特拉被委派調查德國工人黨的集會。在旁聽德國工人黨會議時,希特拉挺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其演說及辯論的技巧得到德國工人黨領袖安東·德萊克斯勒(Anton Drexler)的關注,並邀請他入黨。10月16日,希特拉在慕尼黑著名的「王家釀酒地庫」啤酒吧發表演說,從此踏上了他的政治生涯

希特拉加入德國工人黨後,將政黨向大眾宣傳。他於1920年2月在慕尼黑組織大規模會議,向逾二千人公開宣示他的《二十五項綱領》,並正式將德國工人黨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即是「納粹黨」。自此,希特拉在黨內成為核心人物,更於1921年出任黨魁,並正式將黨名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政變失敗,再奪權

1923年11月8日,希特拉受到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成功奪權的啟發,在慕尼黑發動了「啤酒館政變」,數百名納粹衝鋒隊武裝包圍正在酒館開會的巴伐利亞政要,企圖奪取威瑪共和國政權。翌日,希特拉連同納粹黨羽在慕尼黑統帥堂(Feldherrnhalle)前與軍警爆發激烈衝突,「十一月政變」的肇事者均遭到逮捕,啤酒館政變宣告失敗。然而,這次政變事敗,反而提升希特拉在黨內的聲望。

希特拉被判入獄9個月,在獄中寫成《我的奮鬥》一書,將生活經歷融合其政治意識形態,宣揚納粹主義思想。出獄後,他重新領導「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並決定先從體制發展,爭取民心,累積政治實力。1933年,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希特拉更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德國總理。在一戰結束後的21年(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爆發的導火線之一。

對許多德國人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但對希特拉而言,卻有著另一層意義。

希特拉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寫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我生平最難忘、最崇高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