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



南海仲裁案由菲律賓於2013年1月向荷蘭海牙國際仲裁庭提出,要求法庭就15項仲裁作出判斷(Award),內容主要根據《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仲裁散佈在南海上的是「島嶼」(Island)還是「礁石」(rock),以判定擁有南海諸島/石的主權國是否享200海里的領海及專屬經濟區(EEZ),進行天然資源開發或捕魚等實質利益。

仲裁案主要是菲律賓與中國大陸於黃岩島2012年爭端的後續發展,因此菲律賓劍指中國的目的,彰彰甚明,菲律賓和中國,也正是仲裁案的兩造。然而事件背後,卻廣泛被視為具濃厚的美國影子,根本中美南海衝突中之一環,仲裁庭的判斷,也涉及濃厚的美國利益。

中方經過盤算,也拒絕接受仲裁,早已表明對仲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並批評中方既拒參與,仲裁是違法且擴權之舉,一向形象穩健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國際會議時,甚至直斥仲裁只會是「一張廢紙」。

圖1:南海仲裁案時序表

南海仲裁時序表修訂版

仲裁案結果在香港時間2016年5月12日下午5點公布。海牙法庭的判斷,有幾方面的清晰範圍:

  1. 只會根據《國際海洋公約》判斷那些是「島嶼」、那些是「礁石」,無權判定領土主權的問題。
  2. 中華民國1947年劃定了包括南海諸島的十一段線,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年將靠近越南的兩段給予北越後,剩下九段線,宣稱九段線內的海域,擁有主權、管轄權及歷史性權利,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按菲律賓提出的仲裁,海牙將就九段論說法是否與《公約》相悖,不具法律效力。
  3. 中方近年在海域大舉填海造島,備受國際批評,並將多個岩礁、暗礁改造島,再加機場等設施,海牙法庭也會判定這些建設會否破壞海洋環境。
  4. 菲律賓宣稱享有完整的200浬專屬經濟區,中國不得借這些島/礁在南海干擾菲國或菲漁民行使管轄/捕漁權。

結果仲裁出爐,中方挫敗。中方所宣示南海九段線被判為不合法,而且由於15項判斷中由於指南海海域中的全部是「礁石」,即包括治理台灣的中華民國擁有的太平島,也被否定其「島嶼」的本質,成為最出乎意料的仲裁。

南海仲裁案共500頁,被繙譯成接近12000個中文字,雖然從國際法角度,不被視為重要的判斷,也只有同屬《國際海洋公約》簽訂國即中國和菲律賓才有義務遵守。然而這仲裁卻有多項後續值得觀察的重要事項。

  1. 中方接下來反應。國際政治本來就是強權政治,從來,就沒有任何強權包括美國,遵守國際法庭對該國涉及主權的仲裁。這次中方早已說明不會接受仲裁結果,並強烈批評事件是美國「重返亞太」策略的一環,《人民日報》在仲裁宣布前一天即5月11日在頭版刊出一篇長逾6000字、題為《究竟誰在破壞國際法》的文章,指南海仲裁案是由美國鼓動操控,菲律賓「挑頭」、仲裁庭配合,針對對中國的一個局。但從整個國際氛圍而言,中方的確站在不利的位置,將會有怎樣的反應?北京次日隨即拋出堅定持續談判的白皮書,但另一方面也繼續擺出強硬的態度。
  2. 美國的角色。這次仲裁過程最有趣的是,美國不斷要求和鼓動全球關注是次根據《國際海洋公約》作出的仲裁,但美方自己根本是拒絕簽署有關《公約》的國家,反而簽署了《公約》的中方,卻堅持不會接受仲裁。中美南海衝突的本質和後續雙方的行動,會受到這次仲裁影響嗎?
  3. 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在台灣的中華民國5月20日民進黨全面執政前,馬英九總統的政策是全面與中方合作,維護所謂的U段線(不論是11段還是9段)、堅持歷史固有僵土說,甚至多次悖逆美國的意思,在退位前短短4個月之內3次親自登上太平島,宣示主權,也證明太平島的島嶼本質。民進黨上場後,雖然像對九二共識一樣,將這U形線也拋進歷史廢堆裡,並強調要與中方劃清立場,討好國際社會,然而冷不防仲裁太平島為礁,使蔡英文總統馬上要召集國安部門討論了兩個多小時,勉為其難得必須拋出主權觀點。北京趁機邀請台北為主權合作,不過陸委會清晰否決,外交部也重申與美國關係不變。雙方關係之後會不會有所惡化,還是中方能順水推舟,影響台灣民意,增加與中方合作的意願?
  4. 是次仲裁內容對於「島嶼」和「礁石」的詳細定義,是史上歷來最有系統分析的國際文件,對未來的仲裁肯定帶來影響,對於日本只有三個塔塔米大的沖之鳥,還有美國的金山島,是不是也會備受影響,從目前自己定義為島,變成礁?

亞歐峰會15日召開,將是中、菲、日等國對南海仲裁的正面攻防,不過只會是首仗,也只會是中美南海漫長衝突的一場較巨型風波。

圖2:南海聲索國形勢

圖2:南海聲索國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