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除夕夜性侵事件

迎接2016年的跨年夜當晚,德國科隆發生大規模搶劫和性侵事件,震驚德國及國際社會。當晚有約1000名男性聚集在科隆中央火車站前的廣場鬧事,部分人包圍女性性侵和搶劫。由於德國當局刻意隱瞞,主流媒體亦沒有報道事件,令事件數日後才曝光。接着傳媒大肆報道,並揭發德國其他城市包括漢堡、斯圖加特,甚至芬蘭、瑞士及奧地利亦有同類侵犯女性的事件。

科隆警方表示,已收到170件犯罪舉報,其中117件涉及性騷擾,兩件涉及強姦,31名嫌疑人包括9名阿爾及利亞人、8名摩洛哥人、4名敘利亞人、5名伊朗人、2名德國人、1名伊拉克人、1名塞爾維亞人和1名美國人,其中18人是避難申請者。

由於涉案者大部分是外來移民,事件令德國總理默克爾飽受政治壓力,因為她一直主張接收大批逃離中東和非洲戰禍的難民,輿論矛頭直指她的開放難民政策。雖然政界領袖警告勿因反對難民而將他們當做代罪羔羊,惟德國國內的排外情緒持續升溫,反對接收難民的極右翼團體亦借勢發起示威遊行宣洩不滿。

在各方的壓力下,默克爾對於處置難民的語調亦不得不轉趨強硬,表態支持修改法律以降低驅逐難民出境的門檻。她表示,會檢討現有的驅逐機制,向不打算遵守法律的人傳達清晰的訊息,並會增加內政部預算,以及增聘4000名聯邦警察。

隨着事件持續發酵,先有法國巴黎恐襲事件,再有科隆性侵風波,德國原本歡迎難民的態度已有所動搖,甚至開始逆轉為強硬應對。2016年1月民調顯示,受訪者認為移民太多的比率達63%,較2015年9月大增18個百分點。同時,默克爾支持度,也從2015年4月的75%,大跌至58%。有分析擔心,若情況繼續惡化,又或者此刻德國發生恐襲,默克爾分分鐘難逃被迫下台的結局。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