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進程



自從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經濟活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推動機器,已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急速增加。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在1990年發表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已預計1990年至2100年間,全球氣溫將升高1.4至5.8度,全球暖化迫在眼眉睫。報告促使各國於1992年5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通過一項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 UNFCCC )的國際公約。

這項締約國之間的談判稱為「聯合國氣候峰會」 (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經由聯合國 195個成員國批准之後,於1994年3月正式實施。在公約的第二條表示,根據本公約的各項有關規定,把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控制氣候系統受影響的水平上,以確保生態系統能夠自然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經濟可持續發展。締約方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共同體 (歐盟前身)及俄羅斯等超過50個國家。

締約國自1995年開始,每年召開會議評估氣候發展及應對措施。1997年,各締約國在日本京都召開年度會議,並制定了具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並於2005年開始實行,只針對55個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做出限制,而這些國家當時的排碳量,僅佔1990年全球總排碳量的55%。條約在各國遵守的程度各異。美國於2001年,以「發展中國家更需承擔」為由退出該條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即使簽署條約,但它是條約控制框架以外的國家,所以不受限制,更指「已發展國家遵守,發展中國家才會跟隨」。

本具約束力的條約因為大國之間的角力,與及條約本身的漏洞,限制控制全球暖化的成果。不過,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每年仍然繼續「商討對策」。與會各國在2007年接受「巴厘行動計劃 (Bali Road Map)」明確提出應該在下一個國際協議中,把MRV納入體系,意指「可監察 (Monitoring)、可報告 (Reporting)、可核實(Verification)」體系,監察與通報有了統一標準,而且也啟動《哥根哈根議定書》,以取代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奈何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因為丹麥政府一份私下與其他國家的協議被揭偏袒發達國家,由發展中國家政府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亦抗議丹麥政府的失策,致使會議以失敗告終,僅定立在21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兩度的標準,並簽署了沒有約束力的「協議」。聯合國氣候小組認為這標準有助避免大規模遷徙等問題,但「兩度標準」被批評為只顧及各國顏面,缺乏科學根據的決定,而且只應視為一個「上限」,並非一個安全網。

故此,以馬爾代夫為首的一眾受水平面上升,面臨「亡國」威脅的島嶼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成立了「氣候脆弱論壇 (Climate Vulnerable)」,推動把界線定於「1.5度」的目標。紀錄片《沉沒中的總統 (The Island President, 2012)》就是描述首任馬爾代夫民選總統,後因政變下台被收監的納希德 (Mohamed Nasheed),在哥本哈根會議向各國遊說「1.5度」目標,結果不得要領。

2015年,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指出,今年首10個月全球氣溫比上世紀平均高出0.86度,比去年高0.22度,乃自1880年以來最熱。2015年11月30日開始,於法國巴黎召開為期12日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21)」,目標是定立減排目標,以達成「兩度目標」。雖然中美兩國去年底分別達成減排協議,七大工業又承諾盡力在會議上產生協議,看似頗有事成機會,但還需看各大國期間的誠意與讓步。

2015年12月12日,195個國家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巴黎協定(Accord de Paris),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目的是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防止地球溫度增加到比工業時代開始以來高出攝氏2度(華氏3.6度)。該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生效。美國承諾於2025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由2005年水平降低26%至28%,約是每年16億噸碳排。至於超越美國成為最大污染國的中國,目標是2030年前碳排達到顛峰並開始走緩,每人碳排量減少至2005年的約60%。全球只有兩個國家無加入巴黎協定,分別是敘利亞及尼加拉瓜。

2017年,這一協定隨着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上場而起波瀾,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承諾上任百日內,將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誓言要推翻奧巴馬政府的環保政策,認為這阻礙了經濟發展,他甚至公開形容是中國製造了全球氣候暖化的「騙局」,目的為打擊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同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但稱如果就協定重新談判後,條款對美國公平的話,願意再次加入協定。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