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的政治改革



英國政府1991年除夕突然宣布,港督衛奕信勳爵將在翌年退休,但未有公佈繼任人。消息在香港引來不少猜測,有人認為是因為衛過去對北京過份忍讓,特別是玫瑰園計劃一事上,令到英揆馬卓安不情願地到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乃將他「提早」撤換。(衛上任之初,有人曾估計他的任期會直到九七主權移交)

執政保守黨在1992年4月英國大選意外大勝,但黨主席彭定康卻在巴斯選區連任失敗,最後在馬卓安邀請下,彭定康到香港接任總督。1992年7月9日,彭定康到港履新,成為英治時代第28任港督,也是唯一一位不是軍方、殖民地部或外交部出身的總督。比起前兩任被譽為「中國通」的尤督和衛督,彭督也直言對中國認識不多。宣誓當日,政治家出身的彭定康沒有依傳統穿殖民地官服,已經暗示他的破格作風,為一系列政治改革牽起序幕。

彭督在1992年10月發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政治改革建議,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新增九個功能組別(新九組),覆蓋的選民達到270萬,意圖加快民主步伐,但引起北京強烈不滿,港澳辦主任魯平更斥彭為「千古罪人」。彭督方案最終仍在1994年通過,並在1995年立法會選舉執行,但北京隨即宣布取消「直通車」過渡安排,並「另起爐灶」成立臨時立法會(臨立會)。

雖然彭督方案大大加快民主步伐,但主權移交後一切「推倒重來」,包括九五直選中使用的單議席單票制被比例代表制取代,新九組亦被取消,不少1995-97年間通過的法案亦被臨立會凍結和推翻,包括李卓人在97年6月以私人條例草案提交,並表決通過的《集體談判權條例》。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