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2017施政報告



經過回歸20年越趨激烈的陸港政治矛盾,第5任特首林鄭月娥在「中央支持但不是欽點」下,2017年10月11日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由於她在2016年底本屆特首選舉正酣時,前任梁振英12月9日宣布不連任後的一天(12月10日)即宣布會「考慮」參選,「延續梁振英的施政理念」,加上她上任百日以來的發言,多方顯示她會集中於民生政策,預示了未來5年,本屆政府將會一個「民生政府」施政主力在改善民生,其他如政制發尸等將不會再有所大動作,期望藉搞好民生,緩和社會矛自,減少戾氣,令港人對政府回復信心。 

  1. 相對於過去3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和梁振英,林鄭月娥除了一地兩檢等比較輕微爭議者外,也許是首次毋須處理任何重大政治議題的一屆政府。她競選期間提出的政綱已說明不會重啟政改、不會為23條立法。至於政制方面,北京早已說得白,即重啟政改,人大31決議仍然有效。京官雖然多次提及須按基本法23條立法,但既期望本屆政府成為專注民生的政府,免去林鄭的政治任務,算是兩害取其輕,加上民生事務是林鄭的強項,北京只是依例表態,才算為上策。
  2. 林鄭就任之後,宣布改動前任梁振英的做法,把施政報告放回10月公布,這是港英年代沿襲的慣例,也正好是立法會新會期開始,行政長官在議會宣讀未來一年施政大計,顯示了行政立法機關的緊密互動,同步開啟本地新一年的政治議程,有利於讓林鄭盡早公布她的施政網領,盡快展示她在競選時說的施政新風格,有更多時間爭取各界支持扭轉她「低民望高得票」(相對於3月競選期間的強勁對手前財爺曾俊華)贏得特首的窘局。
  3. 林鄭月娥政府手上有龐大儲備,這可以說是之前已做了9年財爺的曾俊華,一直被指為「守財奴」種下的成果,這包括庫房數以千億元儲備,以及源源不絕的賣地收入和金融市場各項交易徵費。正如《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在宣讀施政報告同日《明報》撰寫的文章《民生政府、不談政治》所指:「水頭充足,為改善民生的政策打下雄厚基礎。」

 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中比較受矚目的,是她的理財新思維,包括期望拉高經濟增長率,以及在基本法框架下,打破守財奴的舊框框,突破港英時代設下政府開支與經濟同步增長的教條。但施政報告會提出甚麼大手筆的公共投資?

 林鄭月娥既然曾表示會「延續梁振英的施政理念」,而且此也相信與北京延續梁政策指示有關,相信房屋政策,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仍是重中之重。政府不斷吹出的「置業上車盤」售價方式,到底最終形式如何?林上任後火速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屋排隊人口不斷上升,學者林本利曾根據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公布指出,若和2006年的數字比較,出租公屋的單位總量從71.7萬增至79.1萬,增加了7萬多個,但整體公屋居住人口數字只從212.9萬輕微增至213.1萬,僅增加約2000人。可見政府口說拼命建公屋,10年下來住在公屋的人口總數竟幾乎原封不動,從公屋搬到外面去住舊樓,住劏房的卻不斷增加,且沒有甚麼免一個月租或免差餉的優惠,這說明房屋土地政策中存在何其多問題?

 至於拉高經濟增長率,據報政府消息透露主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另一方面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策略,但眾所周知,口號多,公布的實質政策少,說來說去,不是金融中心便是國際接軌,到底有甚麼具體行動計劃。

 香港在傳統所謂4小龍中除了台灣,經濟年增長率敬陪末座,林鄭若說對每年3%左右的經濟增長不甘心,她心目中的經濟較高增幅要到那個水平?

野心勃勃的前特首梁振英2016年底會突然說不連任,林鄭頂上,擺明是因為梁振英施政在政治上的跋扈,連建制派也難保住他,林鄭獲北京支持上位,正是要她具嫻熟公務員體系的優點,並以謙卑的態度在政治上左閃右避,集中民生建樣,舒緩社會政治撕裂的窘局。她未來能否達成這項艱難的任務,仍拭目以待,這份施政報告的提出,正是她的首場硬仗。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