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G20峰會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2017年7月7日-8日在德國漢堡舉行,有別於一般國際峰會前的友好氣氛,這次國際媒體的焦點反倒在各大國會前的暗下角力。自從上一年的G20峰會在杭州舉行,10個月以來,國際形勢變化迅速,歐美民粹主義升溫,至法、德兩國選舉尤其是法國迎來新總統,又穩住了這種趨勢,但大國之間的關係出現微妙轉變,已勢不可擋。

西方陣營內部的不咬弦固然沒有改善跡象,幾個主宰世局的重要力量也是峰會主角包括美、俄、德、中,彼此之間錯綜複雜的分歧也趨向激化,尤其是二戰以來全球「一哥」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正式就任後,退出全球最重視面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以反全球化的姿態狠批各國貿易關係、要求北約同盟特別是歐盟領頭羊德國領袖默克爾增加軍費,還有對全球難民及反恐問題的定位等,均與各國領導有不同程度的牴觸。

作為這次G20東道主,默克爾早就為這次峰會訂立數個議題,包括「復元」(Building Resilience)、「持續」(Improving Sustainability)和「責任」(Assuming Responsibity),擺明是針對特朗普反全球化、反氣候問題、反對國際責任的外交思維,但特朗普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赴漢堡前就特別訪問波蘭,不斷提及波蘭為一個值得驕傲的民族,對歐盟不斷去民族化的整合計劃指桑罵槐,然後又強調國家應對任何極端主義及恐怖主義關閉邊境,既宣揚自己關閉邊境的主張,也暗諷德國開放邊境予難民政策對波蘭以至整體歐洲的衝擊。

這時的美國輿論,正對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係的「通俄門」炒得正熱。特朗普與普京的互動,以至一舉一動,都為外界所關注,擊沉特朗普的聲望,似是不少國際政界和美國意見領袖之所欲。正在這時,在國際社會間越趨長袖善舞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現得雄心勃勃,表現的態度似要讓中美兩國的國際角色互換,既堅定支持《巴黎協定》,更借G20平台推廣「一帶一路」,變相創造另一個全球化的新平台,讓更多比較落後的經濟體受惠,也讓這些國家更有力面對國內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肩負美國空出的國際責任,且盡量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

中美在短短一年之間的國際角色稍見互換趨勢,但並不代表歐盟從美國倒靠過來中國。首先歐羅區經濟正因德法政經局勢穩定加上歐洲央行運籌得宜逐漸回暖,其次中歐之間存在不少矛盾,像對公平競爭原則的堅持,加上政治理念難以全面合作,以德法為首的歐盟仍然有需要肩負起部分美國放棄了的全球責任。

回顧1999年成立的G20源自1997年在加拿大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與會領袖首次提出建立比由英、美、法、德、日、意、加、俄8國組成的八國集團(G8)涵蓋範圍更大的國際經濟合作平台,以容納1990年代崛起的不少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金融體制改革。於是APEC與會各國成立了G22組織,1998年召開首次會議,後來全球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讓G8更相信有必要在國際金融事務上建立對話機制,防止金融危機,於是再在次年建立了33國集團取代了G22,之後再於同年的G8財政部長會議中,以二十國集團取代33國集團。但在剛成立之初,G20都只是舉行非正式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對話機制,也就是說這段時間的G20並無舉行峰會,協調國際經濟合作主軸依然在G8這平台上。

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美國多間大公司及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紛紛出現財務無法周轉,面臨倒閉危機,歐洲更有主權國無力償還債務而面臨破產的「歐豬」國家出現。相對地G20其他的新興經濟體所受衝擊相對輕微,「金磚5國」(BRICS)前景便相當明朗。因此G20在2008年召開首次峰會,讓傳統西方工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一起商討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並逐漸取代G8的國際經濟協作功能,定期舉行年度峰會。

G20主要成員國顧名思義只有20國,但每年高峰會議也會邀請另外的國家和組織,其中東盟、APEC、世貿、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組織,以及西班牙都是常任受邀國家和組織,是次漢堡峰會東道主德國還額外邀請新加坡、荷蘭和挪威3國,以及世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等國際組織。

美國綜合國力日趨下降,加上特朗普使力讓美國退出全球化的軌道和責任,不少國際關係論者都指,美國一直以來透過支配國際金融和貿易秩序,以控制國際社會權力秩序的角色,已逐漸黯然失色。

國際政治已從冷戰後的單極霸權(Unipolarity)走向多極平衡(Multipolarity)。但從是次漢堡峰會的結果,即G20共同宣言仍然向特朗普作出關鍵讓步,可反映美國起碼至這年,世界還是擺脫不了美國,美國關鍵的地位仍然沒有可替代的國家或聯盟。

像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的態度與其他19國完全相悖,走在世界主流相反方向,一度傳出東道主默克爾欲在峰會上孤立特朗普,使是項問題的共同宣言幾乎難產,最終特朗普卻贏得讓步,即與會領袖聲明納入續用化石燃料的文字,指美國將協助各國「更潔淨和有效地」使用化石燃料,並指「我們注意到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G20其他成員國領袖則表明《巴黎協定》不會逆轉。默克爾會後記者會上承認,這方面根本未能達成共識。

另一個爭議點在貿易議題上,共同宣言一面重申要「持續對抗包括所有不公平貿易做法在內的保護主義」,一方面又首次列明「承認合法的貿易防禦工具在這方面的作用」,意味各國有權以此保護自身市場,被解讀只是為配合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買美國貨、請美國人」主張。

峰會期間各國領袖趁機舉行雙邊會談,彼此之間存在著諸多合縱與連橫,但無疑,中、美、俄、德之間的博弈還是最受關注及影響最深遠的,至場外也連續兩天到處彌漫示威者縱火及騷亂的大型場面,甚至讓漢堡警方需要向德國各地要求增援,是G20峰會歷年來最曝衝示威,場內場外互相暉映,也成為是次漢堡峰會在全球急速轉型下的重要亮點。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