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海外賣盤



1949年國共內戰近尾聲,失去河山的國民黨退守台灣,來自中國內地的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湧至香港,當中包括對港航運業發展舉足輕重的人──來自寧波的董浩雲和包玉剛,江蘇無錫的趙從衍,以及上海的曹文錦,他們分別成立東方海外、環球航運、華光航業及萬邦集團,4人名噪一時,被譽為「四大船王」,奠定香港成為國際著名航運中心的地位。當中,以董浩雲的名頭最響,其長子董建華於1997年獲選為香港回歸中國後首任行政長官。

董浩雲於1947年創立東方海外,旗下商船是第一艘抵達大西洋及歐洲的中國商船,及後他以東方海外航運公司的名義不斷開拓定期客貨運服務。在五、六十年代進出口貿易高速發展,董浩雲帶領香港航運走向貨櫃運輸發展。1969年,東方海外航運易名為東方海外貨櫃航運,1973年在香港上市。八十年代,旗下擁有一支超過150艘貨輪、總載重量超過1000萬噸的船隊,躋身世界七大船王之列,有「東方船王」稱號。除了貨船,董浩雲亦曾擁有由豪華郵輪改裝成教育用途的「海上學府」號,但該船於1972年1月9日在維多利亞港內起火,最終船身傾側沉沒。1982年,董浩雲去世,集團主席董建華全面執掌東方海外的母公司東方海外國際。董建華正藉不斷擴充船隊之際卻遇上伊朗危機,油價飆升令航運成本上漲,國際航運業大衰退,旗下逾百艘大噸位貨輪頓時成為沉重的債務負擔,東方海外債務高達26億美元,瀕臨破產。董浩雲與愛國商人霍英東素有交情,1986年霍英東牽頭向其注資1.2億美元,加上多間銀行及航運公司注資,東方海外才避過清盤危機。董建華其後重組公司,經多次「減磅」後,直至1991年才令東方海外的業務轉虧為盈。1996年,董建華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後,其胞弟董建成接任東方海外國際主席之職。

東方海外目前為全球第七大航企,市場佔有率接近3.3%。2017年7月,中遠海運控股宣布併購東方海外,作價492億港元,每股作價為78.67港元,溢價超過三成,交易後東方海外將保持品牌及上市地位。董家可套現超過330億港元。中遠海控於2015年底成立,由中國兩大國營航運巨頭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合併而成,市佔率為8.4%。倘若這次收購成功,集團將擁有世界第三大貨櫃箱船隊,營運逾400 艘船舶,市佔率增至11.7%,有望超過法國達飛輪船的11.2%市佔,躋身全球三甲,成為亞洲最強大的競爭者。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聲稱,董家其實不想賣盤,惟礙於中央政治壓力,最終接受以合理價格出售。有分析認為,合併能產生協同效益,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對兩間公司都有利。

事實上,全球航運業正面臨十分困難的營運環境,全球排名第一的航運公司馬士基亦錄得虧損。2017年2月17日,南韓法院宣布該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正式破產,市場當時認為韓進海運的破產是航運業「爆煲」的開端。日本的航運業亦面對相同困境,在2015至2016年度的淨虧損逾5000億日圓,為減少成本,日本三大海運公司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決定分拆貨櫃航運事業,成立合資公司。至於香港,隨着中國經濟崛起,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早已被上海超越,世界排名跌至第五,航運業亦失去昔日光芒,東方海外是唯一能躋身全球十大航運企業的香港公司。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