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斬首金正恩懸念

繼美國時任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2017年3月訪問韓國時清晰宣示美國對北韓的「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已結束」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McMaster)更在4月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中美雙方已取得共識,不能再讓北韓的核武和導彈計劃繼續下去,形容北韓問題已經「迫在眉睫」(come to a head),首次證實華府和北京已經在討論處理北韓核危機的可能選項。

北韓2002年宣布發展核武,並於次年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經過中方積極的外交斡旋,六方會談在2003年8月開啟,美、俄、中、日、韓、朝以此為對話機制討論朝鮮核問題,接下來4年間也先後舉行6輪會談。然而朝鮮2009年宣布退出,六方會談名存實亡,且即使在會談期間,朝鮮也於2006年10月8日以及2009年5月24日進行2次核試爆,顯示朝鮮根本從未放下發展核武之心。

六方會談無疾而終,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由於集中力量自中東抽身,加上內政千頭萬緒,對北韓採取「戰略性耐心(Strategic Patience)」的策略──某種程度上類似於冷戰時的戰略僵持,試圖通過政治、經濟和外交手段來瓦解對手。至於中方自習近平2013年就任以來,也降低與朝鮮的友善關係,譬如,他突破過去中共領導人先訪朝鮮再訪韓國的做法,倒過來先訪問韓國,而在2015年9月的閱兵大典上,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獲安排站在習近平身旁,反而平壤並未派員出席,顯示北京對首爾的重視。

北韓核爆繼續,至2016年9月9日為止,已先後進行5次試爆(下圖),且進行多次導彈試射。2017年,中美先後宣布4月初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兩國領袖的「習(近平)、特(朗普)會」,特朗普會議前特意公開拋出強悍的言辭,一方面批評中方還沒盡力約束其盟友北韓,一方面則表示若中國不加強力度,美國將自己「動手」。

 

特朗普把話撂得清楚。美國在南韓境內部署薩德導彈系統,早已擺出磨刀霍霍之姿,「卡爾文森」(USS Carl Vinson)航母戰鬥群先後與日本和韓國海軍聯合演習,並駛往韓國外海遊弋。從1990年代攻打科威特的戰事開始,美軍都是採取「外科式手術」的精準打擊,若攻打北韓,應會採取同樣的戰略,將33歲的金正恩斬首(Decapitation),像當年伊拉克總統侯賽因第一時間死在美軍手下那樣。

據媒體引述消息,在2011年捉捕恐怖分子拉登任務中建立奇功的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Navy SEALs),將是斬首金正恩的主力,並且已確定由「第6支隊」肩負重任。數十名「海豹」4月25日已跟隨核動力潛艇「密歇根」號抵達韓國釜山港。

萬事俱備。然而,「進攻朝鮮可能是諾曼第登陸以來最大規模也最危險的一次行動」(亞洲週刊 2017年17期 p22)。斬首作戰一旦發動,就會引起朝鮮200萬大軍的強大反彈,韓國首都首爾可能陷入火海,第2次韓戰將再度爆發,甚至會惡化成一場核子戰爭,然後將日本捲進,中國東北、西伯利亞等地也難免受到波及,造成核子災難。這也是為甚麼日本和韓國在軍事上與美國合作,中方和俄國極力反對。

中方一直表示處理朝鮮核危機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政治手段,即保持密切溝通。外長王毅3月在一個記者會上便提到,朝鮮和美韓雙方應先通過「雙暫停」,一方停止核試另一方暫停大規模軍演,再按「雙軌並進」思路,即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結合,解決衝突。

「習特會」無可避免提及有關問題,但各方研判,雙方也肯定提出立足於不同立場的合作方式。結果,中方一方面通過外交部發言人強調中朝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交往,一方面則透過官媒向北韓發出最後通牒,若朝鮮核危機惡化,美軍空襲北韓核導彈有關設施,中國將會按兵不動,而與此同時也警告美韓聯軍不可越過三八線(南北韓之間的軍事分界線,在北緯38度附近),切莫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有評論認為,北京在大陸範圍不被威脅下,已默許美國在和談不成時以空襲、網絡戰或炮轟等點穴方式打擊北韓。

朝鮮危機,牽動一場全球的核武驚魂。特朗普在「習特會」時一邊說笑用餐,一邊向習近平談論已向敍利亞發射數十枚戰斧導彈,談笑用兵,示威之意昭然若揭。特朗普在「密歇根」號抵達釜山時,對斬首金正恩的行動,是否已成竹在胸?一幕朝鮮核武驚魂,讓全球不但聚焦在朝鮮半島,更看到中美新時代下鬥而不破、既競爭又合作的新方向。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