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普台灣斷交

正當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蔡英文2016年12月初通話的餘波持續,非洲西南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國(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簡稱聖普)21日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原因是,尊重一個中國原則。

聖普斷交,使中華民國邦交國跌至21個的空前低谷。由於北京即日只是透過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歡迎聖普「回到一個中國的正確軌道上」,卻沒見馬上宣布建交,有聲音認為北京可能會沿用台灣前任馬英九時代在兩岸之間建立的「外交休兵」原則,對於聖普,只會採取「岡比亞模式」,即是岡比亞2013年既已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北京卻到3年後即2016年3月,才正式與岡比亞建交。

無奈才5天,聖普外長博特略便抵京與中國外長王毅簽署聯合公報,正式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聖普西非尼日利亞以南海域,人口15萬,面積才1001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小國家,之前卻向台灣要求提供金援2.1億美元,台北方面認為是「天文數字」,視此為「金錢遊戲」予以拒絕。

回顧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外交,1960年代的邦交國曾達70餘個之多,但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邦交國數目便以雪崩式直線下滑,到美國1979年元旦與中華民國斷交時,邦交國就剩下22國。李登輝1988年接任總統後,在1990年代開始頻頻出訪,推動「金錢外交」,以真金白銀及農業基建醫療等扶助,在外交打出空間,邦交國一度提升到30餘個,但能透過耗費大批資金資源「收買」以換取外交關係的,都是一些台灣社會自謔為「又黑又小」的國家,正如聖普這類,這也是後來馬英九政府與北京達成「外交休兵」默契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中央與聖普火速恢後大使級外交關係,反映「岡比亞模式」不再,正式宣告兩岸維持8年「外交休兵」的默契從此破局,也正如美國之音引述台灣兩位重量級的國際關係及兩岸關係學者林中斌和蘇起所說,是中國嚴厲警告蔡英文和特朗普通話並質疑「一中」政策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然而這時的台灣內政爭拗繁多,加上邦交國多寡在一般民眾眼裡已「無感」,社會回響不大

且還有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北京是否將全力挖走中華民國僅剩的21個邦交國,讓台灣面對一直擔憂的「雪崩式斷交潮」?兩種說法。

  1. 中國大陸為了懲罰美台破壞一中原則,將讓中華民國邦交跌至「零」。正如美國一些進行台灣研究的學者所說,兩岸之間在馬英九執政期間雖然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但另一手在國際上卻一直在做好長遠的準備,孤立台灣,像這次可以在短期便將聖普拉過去,足以反映北京的長期部署。在這種環境下,北京便可以有出不完的牌,在國際空間對台灣進行「絞殺」。《環球時報》12月26日的社評便以題目:《民進黨將輸得台灣『邦交國』一個不剩》點評:「如果蔡英文當局在背離一個中國的路上越走越遠,促使大陸下決心全面封殺台灣外交,那麼台灣肖存的21個邦交國在民進黨的此輪執政中很可能一個也剩不了,台灣外交將轍底剃光頭。」社評還說,「如果台獨不懸崖勒馬,今後大陸還可進一步加碼,讓台灣的那些辦事處日子也不好過,甚至動員一些國家把它們趕走!」
  2. 中國大陸拉走台灣的邦交國聖普,的確是12月「特蔡通話」後引起北京鷹派群起喧騰的必要回應,但這也是只一種順勢而行的作為,短期內只會使出有限力度。據多方資料顯示,大陸早在1990年代已籌謀擴充海權,到習上台後更極朝向全球大國的地位發展,除了瞄準突破國際圍堵大陸穿透太平洋的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外,還要像美國在各地設立海軍基地,才能完善全球戰略布局。像大陸過去幾年已在聖普投資了數以億計美元,特別是深水港等基礎建設,最重要是著眼於全球戰略布局,在非洲幾內亞灣這重要的戰略位置,建立新的海軍基地。在這思維下,挖台灣友邦,有意圖,但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全球戰略布局,一些小國既無戰略助益,挖來邦交又刺激到台灣民眾,自毋須急於建交。

且即使大陸真有《環球時報》所指的「凌遲」台灣的能力,這樣做只會激起台灣民眾的反抗心理,且站在國民黨4年內難以重新站起來的預期中,習核心不可能在未來數年內一直拒跟蔡政府打交道,否則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11月30日的研討會上又何須放出溫和調子

蔡英文2017年1月7日將以《英捷專案》之名過境美國前往訪問中美洲4國友邦,據《環球時報》上述社評說:「蔡英文明年1月(2017年)將過美國去中美洲洪都拉斯等4國訪問,台灣輿論尤其擔心,說不定會有其中某個國家在蔡英文出發前去的路上變卦,宣布與台斷交…,聖普肯定不是此輪與台灣斷交的唯一國家,現在的問題僅僅是,接下來拋棄台灣的邦交國是哪一個?以及斷交聲明那一天發出?」

且看這段社評的內容,有多準確。

%e5%8f%b021%e9%82%a6%e4%ba%a4%e5%9c%8b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