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駐土大使卡爾洛夫遇刺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Andrey Karlov)在安卡拉展覽中心遭到槍殺身亡,當時他正在以嘉賓身分出席安卡拉展覽中心一個攝影展開幕禮,事發時62歲的卡爾洛夫正在發言。攝影展主題為《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羅斯》,由俄羅斯大使館主辦。搶手為22歲的阿爾滕塔什(Mevlut Mert Altintas),他闖進安卡拉展覽中心,身穿西裝從後向卡爾洛夫開槍後,用土耳其語大叫「不要忘記阿勒頗!不要忘記敍利亞!我們在經歷痛苦,你們也不能好活。」同時大呼「真主偉大!」口號,之後又用阿拉伯語大叫:「我們是先知穆罕默德支持者的後裔。」並叫其他人不要走近他。阿爾滕塔什殺人後,與接報到場的特種部隊爆發逾15分鐘的槍戰後被擊斃。在場不少嘉賓及記者都非常驚慌,縮在牆邊。卡爾洛夫中槍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已拘捕了兇手的父母及一名妹妹。俄土政府均表示,槍擊案旨在破壞兩國關係,但不會得逞。

遇害的卡爾洛夫,於1976年加入俄羅斯外交機構工作,2001年至2006年間出任俄羅斯駐北韓大使。2013年,卡爾洛夫開始擔任駐土耳其大使。至於槍手提到的敘利亞北部重鎮阿勒頗,政府軍近期成功從反對派奪回東部控制權,在俄羅斯及土耳其斡旋下,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容許居民及反對派撤離東部。

事實上,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恩怨已經綿延了數百年,可以說是一對名副其實的老冤家,土耳其的地理位置重要,是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的過渡地帶,俄羅斯為了爭奪領土和黑海北岸出海口,與土耳其打了數百年的戰爭,因為俄羅斯領土雖然橫跨歐亞,地域遼闊,卻沒個一個像樣的出海口。雙方戰爭中,不可不提的就是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是一場於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爆發的戰爭,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宣戰。1853年7月2日,俄羅斯軍隊入侵土耳其,展開了克里米亞戰爭的序幕。1854年3月28日,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羅斯戰敗而告終。

說到較近期的爭端,就有2015年11月俄羅斯軍機在敘利亞與土耳其邊界,遭土耳其軍方擊落後,導致俄土關係跌落谷底。不過事情卻因中東情勢已出現戲劇性變化,兩國關係得以改善。土耳其國內可謂內外交困,恐襲事件不絕、流產政變,以及歐盟一直在以人權問題,經濟社會政策不符等為借口,拖延、刁難土耳其入盟申請,致土耳其遲遲未獲加入歐盟,與歐盟關係及與內部庫德族的關係都陷入緊張;因此總統埃爾多安在內外交迫下,不得不在外交上尋求突破,不惜與以色列和解,並且向俄羅斯道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握手大談友誼,以圖鞏固勢力。

俄羅斯與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立場不同,俄羅斯支持阿塞德,土耳其則支持反抗軍,伊朗亦是支持阿薩德,希望穩定這個什葉派的政權,而土耳其則與海灣的君主國一心想弄垮阿薩德。土耳其在流產政變後,顯示出與俄羅斯及伊朗加強合作的意願。至於伊朗和俄羅斯在抗衡美國地區戰略方面有一致利益,土耳其在被西方國家冷淡對待下,也需要與俄羅斯「抱團取暖」。對俄羅斯而言,發展同伊朗和土耳其的戰略關係,不論在經濟還是地緣政治上都有利,例如打通經里海至波斯灣的運輸走廊、拓大貿易潛力、促進旅遊業和投資、助維護南部邊境安全和打擊恐怖勢力等。為了抗衡美國對俄羅斯持續實施的制裁和遏制,以及進一步削弱美國對中東局勢的主導力,估計俄方將繼續在中東採取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與伊朗、土耳其這樣的中東地區大國,或有更多政治及軍事互動。不過,俄土之間仍存在不少矛盾,例如對黑海和中亞影響力的爭奪等,這些矛盾源自根深蒂固的歷史或地緣衝突,難以一蹴而就地解決。

是次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被刺殺的場地,正展覽「土耳其眼中的俄羅斯」攝影展,原本展現土、俄兩國關係修好的活動,卻變成恐怖死亡襲擊的場景,當中意味極其諷刺。當局指斥這次刺殺是挑釁,目的是破壞土俄雙邊正在暖化的關係,但實際兩國關係能否持續友好,仍有待觀察。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