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中政策當籌碼

 美國第45住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台譯為川普)2016年12月2日晚接受台灣的總統蔡英文致電道賀,引發各方質疑美國是否會改變一個中國政策,11日接受電視訪問時,拋出更具挑釁性的說話。他質疑,「若中國不與美國在包括貿易等方面合作,為甚麼美國要受到一個中國政策綁死」?言論直指中美自前國務卿基辛格1972年祕訪北京達成的「一中原則」協議,隨即激起中方激烈反應。也改變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時北京中央只批蔡不評華府的做法,高調要求新任美國政府瞭解台灣議題的敏感性。

中美關係長期建基於所謂的1法3公報,包括《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布》,以及《台灣關係法》,其中3個公報是中美在冷戰時期開啟對話和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基礎,至於1法,則是美台斷交後美國對台提供保護,並牽制大陸防止共軍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緊箍咒,使中美台三方形成國際關係上所謂建設性模糊(constructive ambiguity)的典範,也是中美奠基在這「一中原則」下的特殊關係。若美國突然放棄這基辛格祕訪北京以來達成的共識,中美反目,台海關係便會像台灣知名公共知識分子南方朔(王杏慶)在「亞洲週刊」(25/12/2016  pg.5)所指:「立即倒退回1950年代,將會是亞洲浩劫的開始。」

唯特朗普趁自己還沒有就任,即儼如生意人連橫打出喊價的卜克牌,即使連美國很多外交界與學界人士也批評特朗普冒進,前共和黨總統小布希(George Bush)的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理格林(Micheal Green)就指出,終結一個中國政策是錯誤的做法,將會打亂美中關係,斷送北京當局在北韓議題上與美國的合作。

特朗普到底為甚麼還沒有就任,便打出如此顛覆性的牌局?有兩種解釋。

  1. 若以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後第2個twitter所說的,只是一位商人在叫價。他說:「真有趣,美國賣給台灣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卻有人說我不該接這通祝賀電話。」台灣大學政治系被視為統派的教授張亞中便指,特朗普上述的理由並不是台灣是長期盟友,或者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而是台灣付了多少錢,以這邏輯,「任何東西都是用價錢衡量的」。張認為,北京要美堅持一中原則,美國就可以要求北京付出價錢,「這便使得台灣成為中美互動的籌碼,假如有一天北京願意付出非常高額的代價,那台灣當然就被犧牲,而台灣為了取得美國的支持,也必須付出非常昂的代價‧(亞洲週刊,同上)
  2. 特朗普12月12日公布提名石油巨企埃克森美孚總裁蒂勒森出任國務卿,被視為是特朗普擺設「聯俄制華」國際棋局的一環,而台灣將一如1950年代作為中美博弈的前沿。提出這種說法的意見認為,種種跡象顯示,美國保守派力量與智庫判斷,中國自2008年起走向快速崛起的道路,國力勢將超越美國,成為壓倒美國的超強,美國的保守派認為,如果現在再不遏制中國的勢力,也將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因而此時配合「聯俄制華」大打「台灣牌」,是一項具高度的戰略考量。

回看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波頓(John Bolton)2016年1月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為了遏阻中國在南海與東海的軍事擴張,美國應該採取更強硬政策,必要時可以「逐步升高」的方式打出「台灣牌」(Taiwan card),包括:在國務院正式接見台灣外交官、提高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層級、邀請台灣總統正式訪問美國、派遣華府高層官員訪問台灣,最終與台灣恢復邦交。可見在美國外交及學術圈,前些年雖然出現「棄台論」的realism的務實外交觀點,卻也出現「台灣牌」的另一光譜「美式以我為主」的觀點,特朗普打「台灣牌」,不論是基於上述兩種原因的那一種,本質上都是以台灣作為籌碼。

面對著兩強角力的呼喊聲,一向對本身國際空間極為敏感的台灣社會,情緒上是喜,台獨團體包括台灣教授協會和一些深綠學者表現雀躍,認為一中政策因是次事件鬆動化,打開了台灣走向獨立政治實體的大門,但社會大部分人士再沉澱而考量之下,卻也憂心不已。台灣坊間這時就廣傳一句話,勸勉蔡英文政府:「當確定有人一定會阻擋,也擋得住時,你可以很勇敢走向懸崖,揚言要自殺。當不確定有人阻擋,甚至可能推你一把時,還是離懸崖遠一點比較保險。」回想當年陳水扁走上一邊一國的鋼索上,美國斥之為麻煩製造者,北京中央也只是罵罵而已,同樣如今如果華府嘴巴上鼓勵您台灣走上獨立之路,則反倒要小心為上,北京中央的態度在這問題的紅線上,著實不是喊著玩的。結果果然,在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的穿梭下,特朗普和習近平2017年2月通電,重新承認一中,而到4月初的「習、特會」,更讓中美關係回復原來的位置。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