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於2016年10月24日召開,27日閉幕。根據中共一貫做法,每屆中央委員會都會在5年中開7次會議,而按照1981年以來的慣例,歷屆六中全會的主題都不是經濟議題,而是與文化或黨建有關,無一例外,並且會為黨代表大會換屆作好準備及通過有關決定。

是次六中全會以「從嚴治黨」為主題,除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準則、條例之外,也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被視為是決定十九大人事布局和權力分配的前哨戰。

將總書記習近平作為「領導核心」的輿論呼聲,在六中全會前夕,再度瀰漫中共政壇。中共主要喉舌之一《光明日報》10月9日刊發題為《從三個維度把握核心意識》的3000字文章,強調「就中國共產黨而言,黨中央是核心,就黨中央而言,總書記是核心」。其他官媒隨即緊急跟進,習近平的政治權威獲得進一步鞏固,六中全會之前採用的「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的措辭,被「習核心」這三個更具權威的字所取代。

至於十九大換屆選舉,如果按中共近三十年「七上八下」(67歲仍可繼續任職,68歲就退下)的潛規則,目前中央政治局25名成員,除了習近平和李克強之外,到2017年11月召開十九大時,未滿68歲的有王滬寧、劉奇葆、許其亮、孫春蘭、孫政才、李源潮、汪洋、張春賢、趙樂際、胡春華、栗戰書、韓正,共12人。

若未來常委維持在七席,扣除習、李,將會形成十二爭五的局面。但這七席並非固定,是次中全會前,圍繞習近平可能會取消所謂年齡限制的揣測越來越多,尤其是王岐山生於1948年7月,2017年召開十九大時69歲,習要留住他繼續「老虎蒼蠅都打」,就需要打破這「七上八下」的潛規則,且在這段期間北京流傳的消息,儼然是主流意見。

王岐山自習上台後嚴治肅貪,功不可沒。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已有10位中央委員和13位中央候補委員在反腐風暴中落馬,其中還包括十七屆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以及前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令計劃,折射出前一段時期管黨治黨之鬆懈,監督乏力。

在中共的政治制度與文化下,要加強治黨能力,必須立威,「習核心」呼之欲出。至於這個首位將自己塑造為「核心」的第五代領袖,黨媒《求是》在次年元旦重刊2016年10月27日他在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他坦言周永康等人在「政治上暴露出來的嚴重問題,引起我深入思考」,更引起外界關注,中共在十九大前,是否再有佈局?

習核心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