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鋼琴演奏家王小星——藝術和人生的自我完善

︳記者:黃牧兒  ︳

人的一生按照時間線劃分,每個起始點處都是一個故事。在你的人生中,你可以告訴我關於你的多少個故事?

她端著一杯黑咖啡上樓來,齊耳的短髮是深栗色。她坐下來,身邊有一台黑色鋼琴,鍵盤上蓋著紅色的布,這是「琴之最」STEINWAY & SONS,125周年只發行125台的限量版。鋼琴演奏家王小星說這是結婚後,丈夫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

採訪的開始被問到如何用一個詞定義自己,王小星苦惱思索了很久。眼鏡被咖啡的熱氣罩上一層白霧,她將髮別在耳後。留意到她白淨,修長的手,圓潤的指甲邊緣修剪的很乾淨。她的人生故事是一個學習和完善的過程。

揮之不去的文革記憶

王小星於1963年出生,說起自己的童年,她認為那是記憶裏黑暗且動盪的一段經歷。1966年文革開始,十年浩劫。生活如同戰火,談不上安穩,動盪的日子讓人現在想起都如同夢魘。而那時的經歷與遭遇,王小星認為給自己的性格蒙上一層說不清的東西,也正是因為這個遭遇,促成了自己敏感而不安的性格。父親王昭浦,算是當時市裏的「高官」與「人物」。被扣上「走資派」名號的父親從家裏被帶走時王小星只有幾歲,之後生活無疑是在水火之中。無休止的鬥爭,抄家,身邊所有人都害怕不小心就會陷入時代的慌亂。

「那時我記得,每天坐在家門口的石板凳等媽媽回家。有時天黑了也沒回來,就想著媽媽會不會也像爸爸一樣被帶走了。」

「談起那時的事覺得離現在的生活好遠,可能對你們這一代來說更是無法想像了吧。」王小星總是感慨在短短幾十年內生活的變化,有時甚至不敢深想,好似那些歷歷在目的場景都記得,只是不知如何說起。

“ 還記得有天晚上特別冷,

媽媽抱了一床被褥讓我去牛棚送給爸爸 ”

「知道什麼是關『牛棚』嗎?還記得有天晚上特別冷,媽媽抱了一床被褥讓我去牛棚送給爸爸。」王小星說。

「在餓肚之外增加了勞動和隨時會有的皮肉之苦」,牛棚,濕磚地上鋪席子,白天蒼蠅成群,夜裏蚊子成堆。這是季羨林先生曾回憶的。

因為小時的經歷,王小星認為自己性格有些孤僻。習慣了在大多數時間裏自己與自己相處。比起熱鬧的街市,親戚朋友間的聚會,王小星更喜歡待在家裏,練練琴,看看書。彷彿對人潮有著牴觸,談起例如香港車水馬龍的街道,王小星笑到說:「擁擠的感覺要讓人窒息一般。」

王小星的父親熱愛讀書,說起小時候唯一的愛好,王小星說那也是父親的影響。直到如今依然保持著睡前讀幾頁書的習慣。

談起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看書,王小星認為這是年輕人的「遺憾」。談起幾十年前,那時想要讀書是一種奢侈,讀國外的著作更難。那時每一次到手的書都是輾轉了不知多少人,經常書的內容都看不清,頁碼也是亂的。有時借來書的內容過於深奧,年幼的她無法理解,但沒辦法也要硬著頭皮看完。通過書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不拘泥於對眼下周邊事物的認知。王小星小時便熱愛國外文學作品,想著無論何時都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改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王小星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她認為自己與鋼琴的緣分是誤打誤撞來的。

「最初有學琴的想法不是因為興趣。那時沒人會去學音樂,談到這種話題只會被社會批判的更厲害。當時家也不能住了,爸爸被關著,媽媽最後只能送我去藝校讀書,至少安全還有口飯吃。」

媽媽每個星期去學校接她,背著她走回家的那條路特別長。到了晚上連路燈都沒有。彷彿這條路承載著家裏人對父親的思念,也是對生活的渴望。

9歲的王小星被送去了當地的藝校,作為當時班裏年紀最小的學生,王小星感到自己非常格格不入,於是每天努力的練琴成了她的唯一。天賦加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或許還有些運氣,王小星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很順利。

聽別人說,王小星在當時的藝校裏是一道風景線。大冬天的,她可以穿著短袖,在琴房練琴練到渾身都濕透了。那時的琴房沒有暖氣,寒冷的冬天學生們都起不來床。聽說那時,才不過10歲多一點的王小星可以從早上開始,直到晚上,走廊上最後一盞琴房的燈都熄滅了,才看到她從琴房出來。

王小星之後考進四川音樂學院,鋼琴演奏技巧得到進一步提升。畢業後,她在鋼琴藝術實踐的努力和成就,逐步獲得廣泛認同。1990年,她在貴陽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翌年,她在深圳舉辦另一場個人獨奏音樂會。

(演奏會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隻身赴俄羅斯深造

2003年,王小星經國家教育部考核赴俄羅斯公派留學,且代表學校留學生出演音樂會,這時她剛結婚不久。

問到她記憶裏俄羅斯的樣子,她說她只記得漫天大雪,風中凜冽的滋味。「剛去俄羅斯的時候沒有電話,只能每個禮拜跑去郵局給我先生打電話,每次一聽到他的聲音就哭了。」

說到那時的經歷,王小星很感概。她承認,自己渴望家庭生活,但骨子裏的好強,使她那時不得不做出選擇,捨去一些令她現在想起都會痛心的,例如可以陪伴在女兒與丈夫身邊的時光。她感謝她的丈夫不以家庭作為束縛,在她猶豫不決的時候支持她。

「人的一生是這樣的,有捨、有得。」雖然說出來輕鬆,而面對人生種種轉折點,王小星還是慶幸自己沒有錯過許多。現在,事業與家庭都兼顧得不錯的王小星,在談到自己的家庭時是一臉幸福與自豪的表情。

與丈夫創辦交響樂團

2009年初,在王小星與丈夫的齊心協力與市政府的支持下,二人創辦了貴陽交響樂團。對於當中的緣由和契機,她這樣回答:「我先生與我身為音樂家,這是對音樂做出的一點點奉獻吧,希望音樂可以帶給更多人快樂,豐富大家的生活。……比起經常去國外聽音樂會,有時就不禁會想,什麼時候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樂團,邀請世界一流的音樂家,來我們的城市演出呢?……成立這個樂團,同時也完成了我自己的願望。」

王小星生活在貴陽很多年,她認為,一個城市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文化與品味。音樂是無形的,對一座城市的薰陶有著不可言喻的力量。

2010年,樂團獲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邀請錄製新年音樂會。之後又先後在2010、2014和2016年獲國家大劇院邀請參與第二屆、第四屆和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演出。在2014年的「中國交響樂之春」上,王小星擔任了鋼琴獨奏,演奏曲目包括《碧塔海之晨》和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受到好評。國家大劇院前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形容貴陽交響樂團是中國交響樂界的「一個新亮點」。樂團在進行世界巡演時,也深受各地音樂節關注,曾被英國音樂雜誌Strad、德國音樂雜誌Orchestra等多次提及。

“ 人的一生是一個漫長的學習與完善的過程 ”

擁抱學習

「人的一生是一個漫長的學習與完善的過程,在主動接受變化與被改變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學習。看清自身的缺點,然後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王小星說這是她這幾十年來不斷堅持做的事。

「即使碰見你不喜歡的人,也要試著去想這個人身上可取的地方,興許這個人帶給妳的負面情緒就不重要了,而同時你還可以完善自身。」

王小星時常自省,也督促著家人與學生,人的一生學習的過程並不僅僅限於在學校的知識,而在於從每天發生的事中總結經驗,更清楚的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改善。

問到年輕時的遺憾,王小星說到:「後悔沒能好好的多學幾門語言,學了的話,感覺會看見更不一樣更精彩的世界吧!」

作為一個女人,要善良,純真,自愛且獨立,永遠不要抱著消極的態度生活,相信感情,相信無形的東西。這樣的人才會活得幸福。

與王小星相處的兩個小時裏,她的談吐,行為舉止透露著在歲月的沉澱下,一個女人的優雅與睿智。時光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很淺,而經歷卻造就了她,成為了自己最初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於是讓我不禁想起《卡薩布蘭卡》裏一句話——「如今你的氣質裏,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你也許不曾發現,你翻過的每一頁書卷,你看過的每一幀畫面,都會落在你腦海裏的某個角落,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地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