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施政報告重點節錄

1.房屋舒困

1.1.「綠表置居計劃」已(綠置居)恆常化,去年已出售2500個單位

1.2.「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恆常化,並逐步增加配額

1.3. 參考市區重建局馬頭圍道首個「首置」項目, 其市區重建項目中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類別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 在安達臣道用地推出第二個「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由私人發展商提供約1 000個「首置」單位

1.4.提出立法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徵收「額外差餉」,鼓勵發展商加快推出落成單位,見底囤積。

1.5.去年年中改革定價機制,「居屋」首家與私人房屋市場脫鉤,以申請人負擔能力為基礎。2018及2019年出售居屋售價分別為市價的約52%和59%,可為業主節省約共68億元。

1.6.未來十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60:40調整至70:30。

1.7.未來三年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建設費用從早前公佈的20億增加至50億,除了建於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及公共設施外,亦會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進行。

1.8.繼續推展為青年人而設的青年宿舍,1760個單位將於未來兩年落成,另有5個項目亦進行中

1.9.下年度先後發放兩次「一次過生活津貼」,2020年底完成推出恆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

2.土地供應

2.1.加快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土地作公營房屋用途,包括: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但仍未發展之土地及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

2.2.加快落實《鐵路發展策略2014》,未來一年邀請港鐵公司就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及北環線展開詳細規劃和設計。

2.3.發展局稍後公佈「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聽取持份者意見,以期在明年年初正式接受申請。

2.4.懇請立法會批准「明日大嶼」願景下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的撥款。

2.5.重新規劃屯門西的沿海發展,包括爭取撥款為龍鼓灘涉及220公頃的近岸填海和屯門西沿海涉及約220公頃的地區發展潛力進行合併研究。

2.6.檢視300幅佔地300多公頃預留作單一公共設施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 以「一地多用」模式發展多用途公共設施大樓、以混合模式發展住宅和公共設施,或保留作特定的政府設施。

3.民生福利

3.1.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恆常化,將名額增加至7000個,未來三個學年每年再增加1000個服務名額。

3.2.建議由2020/21學年起,將學習津貼恆常化,每位學生每年會獲得2,500元學習津貼。

3.3.建議全面調高在職家庭津貼金額,增加計劃下與工時掛鈎的住戶津貼16.7%至25%,並把兒童津貼大幅增加40%。

3.4.計劃在未來五年改造全港超過170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的公共遊樂空間。

3.5.加快把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推展到全港18區,預期可於本屆政府任期內在另外六個地區成立康健中心。

3.6. 建議為建造業工人推出一個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為符合條件的工傷僱員提供適時及高協調性的私營治療及復康服務 。

3.7.優化今年推出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把補貼比率由現時超出400元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的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並將每月補貼金額上限由現時300元提高至400元,政府每年提供的補貼金額將由23億元增加至約31億元。

3.8.建議當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於2020年年底通車時,政府豁免新隧道和青嶼幹線的收費;建議當將軍澳 – 藍田隧道在2021年年底啟用時,豁免新隧道和將軍澳隧道收費。

3.9.在2021年往後約十年間,分兩階段為11條渡輪航線全面更新船隊及採用更環保船隻,預計涉及購置47艘新船,以提升服務質素和推動環保。

4.經濟發展

4.1. 財政司司長已於今年宣布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和「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分別注資20億元和10億元; 「BUD專項基金」的內地計劃和自貿協定計劃下每家企業的資助上限將分別倍增至200萬元。

4.2. 組織考察團,邀請內地企業與香港企業一同在「一帶一路」經濟體進行推廣活動,及尋求相關中央部委的政策支持。

4.3. 政府積極發揮「促成者」和「推廣者」角色,增加土地供應、投資人才培訓、推動對外事務、優化營商環境和落實稅務寬減措施,藉此提升香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