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9.24

《蘋果日報》

社會主義能救中國嗎?
今中外,只有民間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才是經濟長遠發展的真正動力,社會主義的政治和文化管制,正是扼殺中國經濟活力的精神枷鎖。中國經濟體量雖大,大量科技成果靠引進,財富積累靠外貿,一旦重回專制老路,經濟發展動力即瀕於枯竭。再加上體制的弊端,不斷繁殖國庫的蛀蟲,人民的憤怨,長遠消耗經濟建設的能量,中國正來到一個轉折點上,文革回潮,前景更暗淡。

《東方日報》

收回靚地不發展 硬要填海為哪般
隨手拈來已有這麼多土地發展選項,何解港府硬要捨近求遠、捨易取難,不管民憤多麼激烈,也要逆民意而行,耗用所有公帑發展特區史上最貴的明日大嶼?特別是現在失業率高企,結業潮乍現,全年經濟預測調低至負百分之六至負百分之八,未來五年都有財赤,根本不是斥巨資大興土木的適當時機,連眼前經濟困局都無法解決,卻奢談二、三十年後的明日大夢,這不僅是本末倒置,直情是麻木不仁,難道「涸轍之鮒」的道理還不深刻嗎?說穿了,港府之所以敢於與民為敵,死都要推明日大嶼,當然不是讓基層在二、三十年後有個五星級的家,而是讓某些資本瓜分五星級的巨利。

《明報》

司法不應被政治化 法官秉公不容偏頗
《法官行為指引》規定,法官處理案件,不得有任何實質偏頗,又或表現出存有偏頗的觀感。有關實質偏頗的問題,可按上訴機制辦事,相對容易處理,至於觀感偏頗問題則較為複雜。法官判案以法律和事實為依歸,過程中必然要有很多判斷和觀察,例如被告是否「有悔意」、是否「熱愛社會」、品格是否「高尚」,等等,外界不能斷章取義,僅僅因為法官對某人說一兩句話,就咬定法官「偏頗」,必須細看前文後理,判斷相關形容和觀察是否有足夠事實基礎;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有法官在庭上不必要地表達個人立場,「政治抽水」話中有話,又或以偏概全濫用某些形容詞,一般人還是會感受得到,倘若個別法官一再出現類似情况,就很難不惹人非議,如果有人以為打擦邊球沒問題,實際是忽略觀感偏頗對司法公正所帶來的傷害。妥善執行司法工作對法治至關重要,亦是公眾對各級法官的期許,法官分黃分藍,將是香港法治的末日。

《信報》

無論填不填海 竹篙灣土地可建屋
香港的建屋進度遠遠滿足不了殷切需求,一般家庭的平均公屋輪候時間,由八年前的二點七年,增至現在的五點五年,政府承諾「三年上樓」淪為空談。公營房屋供應匱乏,私人樓宇售價則貴得脫離現實,政府不斷抱怨覓地困難,要是不好好善用收回來的竹篙灣土地,恐怕無法向望樓興嘆的廣大市民交代。

《大公報》

記協露出縱容假記者的狐貍尾巴
新例之下,記協失去記者證发放權,因此惱羞成怒倒是真的。其實,記協是小圈子團體,成員主要來自反中亂港傳媒,沒有代表性,沒有公信力,本來就沒有資格发記者證。更何況,記協在去年黑暴期間扮演不光彩角色,包括亂发記者證,對假記者氾濫成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些所謂的“記者”,有的是暴徒,有的是神父,有的是年僅十二歲孩子,有的是國安法疑犯,他們的工作不是採訪,而是阻撓警方執法及編造傳播謠言。記協不分青紅皂白,不作資格審查,誰給錢就发證,為黑暴推波助瀾,被收回发證資格純屬咎由自取。

《文匯報》

上訴糾錯固然必要 司法改革不容迴避
目前律政司的上訴,固然可糾正部分判決,但一些受到社會嚴重質疑的判決,由於裁判官不接納警方證據、質疑警務人員證詞,造成律政司無法上訴,令社會認為法治公義難以彰顯。法官偏頗立場愈來愈明顯,而監察司法機構的機制明顯不足,如對於涉及修例風波的暴力及黑暴案件,司法機構沒有作出清晰的量刑標準指引;對問題判決除律政司上訴機制之外,可否借鑒英美司法監察機制,從制度上完善本港對司法的監察等。正因如此,公眾強烈要求推進本港司法改革,建立制度機制,以避免法官判決受個人政治觀點影響。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Police cross line with rules on just what is legitimate reporting
Police say you may still freely report in public but, if this is true, one has to ask why there is need to draw the line at “unrecognised” journalists. Over the past year, there have been captivating images and reports of clashes between police and protesters, much of which came from non-mainstream outlets whose representatives would have been unable to do their job under the latest move. As long as professionalism is observed, one’s rights to report must be respected. Indeed,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citizen journalism online is a trend to be reckoned with in the digital 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