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7.27

《蘋果日報》

政府要令市民選無可選!
投票日的安排同樣可以增加彈性,包括延長票站開放時間到兩天以減少排隊人流,排隊時嚴格控制社交距離等。只要有充裕時間及足夠社交距離,投票風險不會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商場閒逛高。事實上政府抗疫顧問如許樹昌教授也認為可以到8月底才決定是否因疫情延期,不用像曾鈺成之流一下子就建議推遲選舉一年。

《東方日報》

不見棺材不流淚 廢官禍港誤蒼生
本來,香港不應淪落至此,正是廢官自高自滿,掉以輕心,一味沉醉在「抗疫百日漸露曙光」的沾沾自喜之中,將專家忠言當成耳邊風,才會落得今日下場。專家數月前已建議每日病毒檢測量必須提升至最少七千五百個,港府不聽;專家在沙士後要求增建傳染病大樓,港府走數;專家提醒增加檢疫設施及隔離床位以備不時之需,港府懶理。結果疫患一起,方寸大亂,倒瀉籮蟹,毫無章法,市民受害。如果這都不是人禍,甚麼才是?

《明報》

雙城論壇勇氣可嘉 兩岸交流比斷流好
誠然,柯文哲僅是台北市長,雙城論壇所作也僅限於城市交流,但給台灣人的啟示是,無論是基於兩岸出現「民意對撞」之勢,還是基於民進黨當局修法限制交流所帶來的寒蟬效應,兩岸絕非毫無對話溝通的餘地。只要彼此相向而行、積極尋求最大公約數,兩岸溝通對話總可以進行。今次論壇,上海方面不刻意追求政治意涵,低調務實,展現了很大靈活性;而柯文哲方面,既不為民進黨政府的威嚇所恫,也不為反中抗中的民粹所惑,敢於交流溝通,初顯了民眾黨在野的風骨;與對岸交流,求真務實,不卑不亢,也透露出政治家的智慧。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世局大變化的今天,兩岸實務溝通,不僅有可能,而且有需要,只要雙方放下意識形態歧見,秉持務實態度,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終須一談,而不必終須一戰。

《信報》

中美交惡 「台灣牌」更加矛盾難解
特朗普政府要打「中國牌」,不可能不順便打一打「台灣牌」,恐怕這是兩國更加難以化解的矛盾。目前有一派意見推測,美國既然不惜在休斯敦向中國「踢館」,下一步可能加碼刺激,與台灣建立某一種特殊關係。果如是的話,中美交惡愈纏愈趨緊張,台海火藥味比南海更濃烈。頗堪玩味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七月二十二日考察吉林省四平市,刻意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矢言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創業難,守業更難」。四平戰役是國共內戰其中一場大規模會戰,最終解放軍告捷。習近平強調牢記此戰,放在當下時空思考,意味深長。

《經濟日報》

疫情惡化惹恐慌 急須加辣堵漏洞
要在疫下有序維持社會基本營運,拿捏分寸不易,像港府近月出於資源供應、經濟活動考慮,讓大量海員、機員免檢疫自由活動,不少分析形容是「中門大開」,其他國家及地區也會遇上同樣問題,但他們卻未有出現香港情況,政府一定要檢討為何出問題,並要加強預見能力,盡快堵塞類似的漏洞。市民要的是解決問題,不是出事後的解釋,然後再修修補補的措施。

《大公報》

堅決DQ為攬炒而參選的亂港政客
攬炒派食髓知味,企圖在立法會選舉重演此幕,除了說謊參選這“軟”的一手,還有“硬”的一手,包括狐假虎威,請求外部勢力“制裁”以威脅特區政府及選舉主任,甚至搞人身恐嚇。為此,選舉主任需要有火眼金睛,識別偽裝者,更要有勇氣,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僅要DQ公開的攬炒派,還要DQ這些人的“殭屍化身”,務必讓違法者現形。當然,守閘不是選舉主任單打獨鬥,他們理當獲得特區政府旗幟鮮明的支持。

《文匯報》

堵塞漏洞嚴執法 打好抗疫關鍵戰
疫情持續嚴峻,政府不排除進一步收緊措施。其實防疫措施是否得到嚴格執行,更是有效防疫的重點和關鍵。如果不從嚴執法,確保防疫措施落實到位,收緊防疫措施形同虛設。例如強制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的規定已經生效數天,至昨日警方才首次作出票控。無論是限聚令還是口罩令已經實施一段時間,有了充足的宣傳教育,不應再容許違令者以「不知道」為由逃避責任,繼續留下防疫隱患。執法部門必須加強處罰,以儆效尤,同時鼓勵市民舉報、傳媒監察,多管齊下, 保證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World should back China’s Mars mission
Conquering Mars would raise China’s profile in an elite club of space powers. Mankind can only benefit from peaceful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 to extend and deepen our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e. It is no place for space w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