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2.4

《蘋果日報》

We shall overcome, some day
林鄭對香港的禍害,從敗壞警隊、砸毀港鐵金漆招牌、打沉經濟、粉碎財政規律,以至撕裂社會、衝擊法治、迫使大好青年走上抗爭的不歸路,罄竹難書,尤甚於上述任何一個地方的執權者。可是逆權抗爭六個月,她無視民望穿落地底、充耳不聞全城上下的聲討,非但堅決拒絕五大訴求,且誓不落台;其厚顏無恥,堪稱舉世無雙。北京卻偏偏「堅決支持」此無能無德天良盡喪的破壞王「依法施政」,此又天理何存?

《東方日報》

紓困無止境 儲備有盡時
百業蕭條,無論企業或打工仔都活在水深火熱中,最需要迅速有效的「強心針」,可是政府八月至今公布了三輪紓困措施,立法會財委會上周五才開始審議首兩輪項目,包括綜援「雙糧」、電費補貼、九成信貸擔保產品支援中小企等措施,議員直指「有排等」,希望政府設法從現有資源推出紓困措施,避免受到行政程序拖延。今屆的立法會由建制派主導也「塞車」,明年泛民挾區選聲勢若再攻陷立法會,必定在議會大玩拉布攬炒,拖垮政府,紓困更加障礙重重。從現在到明年立法會選舉之前,應該是林鄭政府最後機會戴罪立功,盡力紓解民困。

《明報》

橘越淮而為枳 澳門經驗難搬港
港獨是空中樓閣,回到政治現實,一國兩制仍是香港唯一活路。反修例風暴的爆發,說明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出了問題,中央認為必須妥善處理「一國」與「兩制」關係,使中央的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在一國兩制架構內有機結合、有效運行。從中央的角度,澳門可說是理想楷模,然而「澳情」與「港情」不同,「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在香港未必合用,甚至完全無法發揮預期效果。

《星島日報》

中央讚澳弦外音 要港堅守「一國」
栗戰書在演辭中,提及不得以特區的高度自治權對抗中央的管治權,又指一國兩制的實踐中,維護國家安全就是要堅守習近平強調的「三條底線」,即絕不能允許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基本法》、利用特別行政區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在中央眼中,以香港當下情況,特區更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當年港府推動廿三條立法,港獨在香港仍隱而未現,立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患未然,還可以等候適當時機行事。可是事態發展到今天,香港經歷着回歸以來最嚴重和持久的動亂,部分台前幕後的策動者,與美國和台獨勢力聯成一氣,中央視為對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實質威脅,故在確保對港主權和管治權方面必會抓得更緊。

《經濟日報》

特變臉再極限施壓 貿談折騰未了
特朗普固然想盡快與華達成協議,成為其連任政績,北京亦想將政治和經貿分開處理,助穩下行經濟。惟政治形勢不從人願,美國國會和華府鷹派從中作梗,近日除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外,眾議院現又審議《新疆人權法案》,不斷挑釁北京底綫,特朗普可能嗅到形勢不妙,連番出招極限施壓,圖迫華盡快簽署協議。

北京本就擔心特朗普反覆無常,故堅持美國要按比例撤銷關稅,現時國會對華咄咄進逼,華府又加力施壓,恐增加北京簽署協議後向國內交代的難度。北京會否把心一橫,在判斷經濟若仍能撑得住下,寧將貿談拖下去,待特朗普被連任選情迫急了,才埋枱再談?北京對於這些多次種種突然而來,兼且反覆無常的施壓,一直審慎應對,沒有領導級高層作高調回應,但對內對外不斷推行改革,沉着應戰。

《信報》

中美交惡受惠的是蔡英文
文明衝突可以演變成冷戰,甚至演變成熱戰,長遠而言後果無法估計,但短期則不難斷言,台灣勢必是美國和西方積極拉攏的對象,捷克首都布拉格已捨北京而改與台北結成姊妹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立場親美得到山姆大叔發功相助的蔡英文自然在選情上看高一線。尤其重要的是,她的主要對手韓國瑜差強人意,講多漏洞愈多,逆轉勝的機會絕對不高。

《大公報》

全面準確落實基本法是澳門成功的關鍵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同時也招致敵視的眼光,各種打壓、妖魔化接踵而至。香港黑色暴亂至今未止息,實質就是內外勾連的顏色革命,挑戰“一國兩制”底線,企圖通過打香港牌阻撓中國發展。香港的現實為澳門敲響警鐘。栗戰書特別勉勵澳門特區政府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構建起全面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及機制體系,可謂有的放矢,未雨綢繆。

《文匯報》

澳門實施基本法的成功實踐啟示香港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澳門在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方面樹立了榜樣。澳門行政、立法、司法機關都自覺尊重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主動在立法會選舉法修改法案中增加「防獨」條款,及時完成國歌法本地立法,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在旗幟鮮明維護中央對澳門的全面管治權的同時,有效行使高度自治權。回歸祖國20年來,澳門受益於全面準確實施基本法,發展蒸蒸日上,人均GDP達8萬多美元,已成為亞洲首富城市;努力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順利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經濟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社會穩定和諧,市民安居樂業,發展前景光明。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ealth fears over use of tear gas by police must be confronted
With trust i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olice currently at a low, officials are fighting an uphill battle in convincing the public that tear gas and coloured spray do not seriously harm health. Those worries were reflected over the weekend in Central in a peaceful protest against the use of gas by 200 people of all ages, many being parents worried about the health of their children. Some affected schools near the sites of clashes have also spent ten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for their premises to be professionally cleaned.

Given the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ear gas and coloured spray on public health, it would seem wise to 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 gas is still regularly used by police when clashes break out. There is a strong case for the government to clearly examine whether there are health dangers and to ensure any risks are kept to a minimum.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are ess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