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報章社評節錄1.16

《蘋果日報》

林鄭要令香港「車毀人亡」
可今次的措施卻放棄原則來個胡亂派錢,並且是恒常的亂派錢,這等同否定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財政紀律,拋棄量入為出的規條,一切按行政長官的喜好意志辦事。這不但嚴重影響未來的政府收支平衡,更會削弱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公共財政的信心,隨時因此降低香港經濟前景評級,削弱本港的競爭力及作為國際商業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而且,香港市民壽命越來越長,增加各項長者津貼意味政府財政包袱中長期持續上升,甚至形同陷入無底深潭。另一邊廂,納稅的年輕人口比例因出生率下降而不斷減少。形成享津貼的人持續增加而納稅人越來越少的雙重打擊,年輕世代的稅務負擔將因此越來越重。先不論這樣做是否公平,單是財政上的可持續性已令人質疑。

《東方日報》

新年維港無煙花 黑暴壓城人心冷
最荒謬的是,港府明知止暴制亂必須從司法入手,偏偏對增設廿四小時法庭置若罔聞,任由「警察拉人、司法放人」變本加厲,反而一再浪擲公帑施以小恩小惠,以為可藉此轉移視線。日前公布的百億元紓困措施大都是過去被港府拒絕推出的「舊酒」,如劃一提高「長生津」金額,又如為輪候公屋者提供租金津貼等。廢官在好景的時候以「結構性財赤」拒絕之,現在社會一團亂麻則忙不迭推出,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難怪換不到掌聲,反被質疑藥石亂投,收買人心,為下屆政府的財政埋下炸彈,添煩添亂。

《明報》

緊盯「有限人傳人」風險 肺炎防疫須更透明
科學既要大膽推論,亦要小心求證。傳染病人命關天,任何不夠準確的說法,都有可能誤導研究方向,甚至引起公眾恐慌,世衛未敢斷言武漢夫婦是人傳人,反映的也是這種態度。德羅斯滕提到,對於病毒傳播途徑,也許中方專家已有基本猜測,然而「只有在確定無疑下,才會正式通報」。有新加坡傳染病學專家亦提到,今次疫情科學家發放資訊較為審慎,是汲取了SARS教訓,皆因當年一些中方專家過早宣稱那是衣原體肺炎,誤導研究方向,延誤疫情控制。
中方專家上周初據報破解了新病毒,初步病毒基因排序資料則於周六公開,中間數天的時差,是否可以縮減,還是因為需要反覆再核實,外界無從得知,然而無可否認,內地資訊透明度仍嫌不足,諸如遲遲未有詳細交代每宗病例的病人背景資料等。有外國專家亦提到,1月8日《華爾街日報》搶先報道中方專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比官方公布早了數小時,這種情况並不理想。內地在交代疫情上,仍應進一步提高透明度。

《星島日報》

美釋善意藏霸道 貿戰稍緩有暗湧
特朗普今年頭等大事是總統大選,現在「開恩」將中國剔除匯率操縱國,無非借此向國民暗示中國在貿易協議上向美國作了很大讓步,他為美國人爭取了重大利益,並試圖加大中美友好氣氛以推高美股。特朗普一向視股市為其政績的寒暑表,美股周一就借此消息再創新高。
正因特朗普要全力打選舉戰,難花精力再與中國打全面貿易戰,故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後,第二階段談判以拖延時間為主。不過特朗普及其鷹派內閣成員如副總統彭斯等,遏制中國的意圖仍十分強烈,雖不打全面貿易戰,仍會對中國作出刁難,如繼續在全球封殺華為、加強打擊中國科技公司等,另在政治上則會利用台灣、新疆及香港問題攻擊中國,為北京添煩添亂。中美關係今年表面會較平靜,內裏仍暗湧不絕。

《經濟日報》

中美休戰存暗湧 港宜部署應對未來
地緣政治方面,隨着台灣蔡英文連任總統,兩岸關係趨緊張,亦會牽動中美角力。然而中美關係短暫緩和,華府毋須再狠打「香港牌」,港府應趁機集中精力改善民生,緩解社會怨氣,亦要汲取中美貿戰和科技戰經驗,總結哪些措施有助緩解受影響行業的衝擊,一旦將來再爆發類似事件,亦可應對。
中美博弈是長久戰,目前只迎來短暫緩衝期,中方宜以拖待變,趁機出招穩經濟,透過5G加快產業升級轉型,來增加經濟底氣。

《信報》

武統論仍處於紙上談兵階段
簡單來說,武統的底氣是中國在軍事和經濟上都遠遠超越美國,中國強大到一個程度,打了對方亦不敢還手,連威脅使用核彈也沒有勇氣。這樣的鷹派論調當然切合「中國夢」,然而盱衡時局現實,中國兩艘僅有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續航力幾天),跟美國核動力航母(續航力幾年)相差不知多少個檔次,尚未計及山姆大叔的艦隊戰鬥群在數量上佔有極懸殊的優勢。滿足軍事上的條件已經難比登天,還要滿足經濟逆轉遠勝美國的條件,武統論的最大作用暫時恐怕僅止於恫嚇。

《大公報》

拋開區分求共對 堅定信心再出發
習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說:“沒有和諧穩定的環境,怎會有安居樂業的家園!”去年在視察澳門時指出:“家和萬事興。”香港市民相信,只要各界共同珍惜香港這個家園,再大的風浪,再大的困難,都阻擋不了香港落實“一國兩制”事業的步伐。正如駱惠寧所指出的,“香港精神一直在,香港優勢仍然在,國家支持始終在,我們對香港這個家重回正軌、早日覆元充滿信心”。香港一定可以克服挑戰,越變越好!

《文匯報》

恐襲威脅更加嚴峻 提升警方裝備不容緩
面對暴徒日益猖獗的恐怖犯罪手段,消息指警方正研究引入電槍、網槍等裝備,以便更有效制服暴徒、遏止暴力。有關裝備在外國廣泛使用,已證明有效且具安全性,可令警方執法事半功倍,理應盡快配備。正如李家超所指,警方必須以適當武力應對嚴重暴力,任何可以處理暴力,並減低受傷機會的方法都會支持。市民絕對應該支持警方因應新的滅罪需要,採購新裝備、運用新技術,做好應對更兇殘暴力犯罪的準備。
不過,煽暴派政客視暴徒為「手足」、視警察為敵人,例必反對警方引入新裝備。民主黨林卓廷稱,警員使用電槍可能令被電擊者心臟病發,甚至死亡,因此強烈反對。修例風波中,暴徒用鐵通襲擊市民、用易燃液體火燒市民、用磚頭掟死市民、用腐蝕性液體和弓弩攻擊警員,煽暴派從不譴責。警方添置新裝備防止暴力,煽暴派政客就砌詞阻礙,反映他們根本站在暴徒一方,站在公眾安全的對立面。

《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ore than spending spree needed to break political impasse
No less challenging is to secure the approval of lawmakers in a highly politicised environment. Now that expectations have been raised, failing to deliver will undermine government credibility.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for policy decisions to be hastily made and those lacking sufficient detail and a timetable risk becoming unsustainable if future governments do not have enough cash to pick up the bill. Lowering the eligible age for the transport fare concession of HK$2 per ride from 65 to 60 will cost taxpayers an annual HK$1.7 billion. About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 will be entitled to the subsidy by 2030.